首页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dations ◷ 2025-09-13 08:58:14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之荣誉头衔,也是中华民国的最高学术荣誉,但并非职务。中央研究院院士仅为荣誉,平常并无任何职务或实质酬劳,两年一次的院士会议则为院士唯一需要出席的活动。虽然院士并不担任中研院任何职务,但许多院士是在中研院担任研究员时当选,或是当选后兼任研究员或通信研究员。所以院士同时担任研究员的比率相当高。中央研究院院士系由院士会议选举选出,每二年选出一次,原分为数理科学、生命科学、人文及社会科学三组,2014年起从数理科学组中分出工程科学组,每次新任院士名额至多40位,每组至多十位。院士候选人可以由各大学院校、学会、研究机关、中研院院士或评议员提名,之后经过评议会以通信方式无记名投票进入“初步名单”。之后评议会会再于会中投票,决定正式的院士候选人,并于院士会议中投票选举。中央研究院院士于1948年在中国大陆选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后,受到国共内战的影响,迁徙至台湾的中央研究院,于1958年才选出第二届院士。第一届院士中,只有少部分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中研院现有院士283人,其中数理科学组70人、工程科学组59人、生命科学组96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58人(国内97人、国外171人、大陆15人)。中研院已故院士计225人,其中数理科学组79人、工程科学组6人、生命科学组62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78人。2009年10月29日,在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贝时璋去世之后,于1948年同年当选的第一届中研院院士皆全已逝世。2016年7月院士会议前有数理科学组5人(另已过世2人)、生命科学组6人(另已过世1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2人;院士会议时选出2位工程科学组的名誉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长克莱顿(Clayton Daniel Mote,Jr)及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教授中村修二。
相关
- 即发性过敏反应即发性过敏反应(英语: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又称Ⅰ型超敏反应(英语:Type I hypersensitivity),是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乃最常见的超敏反应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种:过敏原第一次接触
- 自养自养生物,也称为生产者(producer,autotroph),在台湾称为自营生物,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和少数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
- 生物科技生物技术(英语: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科技,指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根据不同的工
- 玻那病毒玻那病毒科(Bornavirus),又称博尔纳病毒科、鲍那病毒科,RNA病毒的一种,属单股负链病毒目。其下仅有玻那病毒属(Bonavirus),目前只有一个病毒被发现,玻那症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mast cell),发育源于骨髓CD34+前体细胞,是连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桥梁,因为靠近周围神经末梢而很早就可以感受神经纤维的活动。肥大细胞激活后,可以释放炎症因子并募集
- 凝血酶1a2c, 1a3b, 1a3e, 1a46, 1a4w, 1a5g, 1a61, 1abi, 1abj, 1ad8, 1ae8, 1afe, 1aht, 1ai8, 1aix, 1awf, 1awh, 1ay6, 1b5g, 1b7x, 1ba8, 1bb0, 1bbr, 1bcu, 1bhx, 1bmm, 1bmn
- U00-U99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最后一个代码分类。是WHO特别设立、为一些因临时突发性疾病及事件余留的代码区域,以便于对突发事件进
- 纺织纺织原是纺纱(英语:spinning)与织布(英语:weaving)两道生产工序的合称,现在指将纺织纤维等纺织材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中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
- 菌物总界菌物总界(Holomycota,.mw-parser-output .smallcaps{font-variant:small-caps}.mw-parser-output .no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Liu et al. 2009)是单鞭毛生物的一个演化
- 丹毒丹毒(英语:Erysipelas)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英语:Erysipelas的名称,来自希腊语:ἐρυσίπελας,原意为红皮肤。在欧洲某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