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芎坑断层

✍ dations ◷ 2025-05-19 09:35:39 #台湾断层

九芎坑断层(英语:Chiuchiunkeng Fault),位于台湾西南部的活动断层,属于逆移断层,约呈北北东走向,由云林县古坑向南延伸至嘉义县竹崎附近,长约17公里。

由野外地质调查结果,九芎坑断层是一条逆移断层,北起荷苞山南侧,向南经梅山到竹崎南方水景头附近,断层长度约17公里。九芎坑断层带的宽度在石牛溪剖面约850米,由数条分支断层所构成,愈往南断层带的宽度逐渐减小。在地形上,断层造成数条平行的小崖,此一特征由石牛溪向南可追踪到梅山乡九芎坑附近,而至竹崎以南地形特征则渐不明显。

由九芎坑断层截切的阶地砾石层的定年结果,距今47,100+1,750年至18,540±130年之间至少有一次活动纪录,而距今18,540年前以来也曾经活动过;由于标本采自低位的河阶砾石层,研判九芎坑断层最晚的活动时间可能更年轻。

由大地测量的结果,在1996~1999年间,九芎坑断层在两侧断盘的平均水平位移速度皆小于10毫米/年,而1999~2005年间的平均位移场则显示,断层上盘与下盘的速度向量差约13 毫米/年。近断层的速度场变化则显示,1996~2005年间横跨九芎坑断层的平行断层走向的水平分量均小于1.0毫米/年;在1999~2005年间垂直断层走向的水平分量,由0.2毫米/年,增加至9.7毫米/年;这些资料指示九芎坑断层具有相当的活动潜势,而近期的运动方式为逆移形式兼具左移分量。

九芎坑断层,由存疑性活动断层改列为第二类活动断层。

相关

  • 二乙基锌二乙基锌 (C2H5)2Zn, 或者简写为 DEZn,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锌连接两个乙基获得。这种无色的液体是一种有机化学中市售的常用试剂,它通常为正己烷,正庚烷或甲苯溶液。在1848年
  • 青铜矿青铜矿(Dioptase),又称翠铜矿、翠铜石,是一种介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硅酸盐铜矿物,其光泽的性质介乎玻璃光泽至次金刚光泽。其化学式为CuSiO3·H2O(也有一说是CuSiO2(OH)2)。摩氏硬度
  • 透纳氏综合症特纳氏综合征(Turner syndrome,简称TS)也被称作Ullrich-Turner氏综合征(Ullrich-Turner syndronme)、性腺发育不良(Gonodal dysgenesis)以及45,X,是雌性个体因X染色体部分或完全缺失
  • 十四点协议十四点和平原则(英语:Fourteen Points)是为和平协商结束一战,以和平为原则的声明。它的大纲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于1918年1月在美国国会上关于战争目的和和平条款的演说中提
  • 鲁思·金斯伯格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英语:Ruth Bader Ginsburg,1933年3月15日-),现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后,于1993年8月10日宣誓就职。她是继桑德拉·戴·奥康纳
  • 虞世南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是唐朝官员、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能文辞,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被日
  • 伊斯兰·卡里莫夫伊斯兰·阿卜杜加尼耶维奇·卡里莫夫(乌兹别克斯坦语:Islom Abdugʻaniyevich Karimov,Ислом Абдуғаниевич Каримов;俄语:Ислам Абдугани
  • 十二烯基丁二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缩写DDSA)学名3-(1-十二烯基)�戊环-2,5-二酮,分子式C16H28O3。分子量268.39。淡黄色油状粘稠液体,相对密度1.002,沸点180~182℃(0.67kPa),粘度(25℃)290mPa·s,毒性
  • 谈国政谈国政(1844年-?),字正己,号抚臣,广州驻防汉军镶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同治癸酉科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62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
  • 台湾油矿陈列馆台湾油矿陈列馆(英语:Taiwan Oil Field Exhibition Hall),位于苗栗县公馆乡开矿村后龙溪岸出磺坑矿场,隶属台湾中油公司探采事业部,为台湾最早发现石油的地点,是亚洲的第一口兼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