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压缩比

✍ dations ◷ 2025-09-15 18:08:09 #计算机科学

资料压缩比,或简称作压缩比,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论中用来评断资料压缩算法好坏的指标之一。通常可借由资料压缩比得知资料被压缩的程度,进而判断缩压算法的优劣。

资料压缩比的定义如下:

资料压缩比 = B 0 B 1 {\displaystyle ={\frac {B_{0}}{B_{1}}}}

B 0 {\displaystyle B_{0}} 为资料压缩前的位元数(资料量大小), B 1 {\displaystyle B_{1}} 为资料压缩后的位元数。

此外,也有人定义节省空间比率:

节省空间率 = 1 B 1 B 0 {\displaystyle =1-{\frac {B_{1}}{B_{0}}}}

举例而言,假设一张灰阶图片每个画素均用16位元表示(16 bit/pixel or 16 bpp),而压缩后的图片每个画素均用4位元表示,则资料压缩比为16/4 = 4,换言之,此压缩算法减少了1-(4/16) = 75%的资料量。

一般而言,任何资料压缩算法,无论是有损压缩算法或是无损压缩算法,其资料压缩比理论上必大于1。因为资料压缩后的位元数理论上应小于资料压缩前的位元数,不然就没有达到减少资料量的效果了。资料压缩比越大代表着资料被压缩的越小。

然而,当资料压缩比越大时并不代表资料压缩算法越好,因为资料压缩比可借由牺牲重建资料的品质来提升。所以资料压缩比大的算法可能意味着重建资讯会有很严重的失真情形。

要评估资料压缩算法的好坏,需同时考虑资料压缩比、重建资料品质与算法计算复杂度...等等。

无损压缩是资料压缩算法的其中一个类别,无损压缩指的是资料在进行压缩时不会受损,在解压缩后仍可回到原样,它的好处是能将档案还原回原貌,不会有失真的情形发生。但相对的,无损压缩能获得的资料压缩比会比较小。

有损压缩,或称为破坏性资料压缩,也是资料压缩算法的其中一个类别,它指的是资料在进行压缩时会受损,以至解压缩后的资料无法还原回原貌,会有失真的情形。它的道理简单来说就是牺牲掉一些讯息以换取更小的资料量。与无损压缩相比,有损压缩算法的优点是能有较大资料压缩比,但缺点是解压缩后的资料会有失真的情形。常见的有损资料压缩有JPEG、MP3......等等。

相关

  • 无法理解别人的话感觉性失语症 ,又被称为韦尼克氏失语症 , 流畅失语症 ,或接受性失语症。此类患者有语言理解障碍,患者的阅读能力或了解他人谈话内容的能力低下。虽然患者能够说初具语法、速
  • 语系列表自然语言应当按照语言间的起源和演化关系来分类,但由于语言与生物物种不同,任何语言都能相互影响,使得语言分类十分困难,语言间到底是借词、同源还是语言联盟亦或三者都有,很多时
  • 球形在数学里,球是指球面内部的空间。球可以是封闭的(包含球面的边界点,称为闭球),也可以是开放的(不包含边界点,称为开球)。球的概念不只存在于三维欧氏空间里,亦存在于较低或较高维度,以
  • 气态磷分子磷的同素异形体有许多种,其中白磷和红磷最为常见。另外还存在紫磷和黑磷。气态磷单质中有P2分子与磷原子。白磷(因商品白磷常带黄色,故又称为黄磷:180),分子式P4,为白色固体,质软。
  • 金黄色葡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型细菌。工业上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蛋白质A——抗激素化学分析中的细胞壁组成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显
  • 比利时独立比利时革命(法语:Révolution Belge,荷兰语:Belgische Revolutie / opstand / omwenteling)发生于1830年,比利时人受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反抗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强行合并荷兰及比
  • 牙粉牙粉是粉状的洁齿剂,是牙膏的替代品。可分为氟化物跟非氟化物两类。在古罗马人们常用牙粉作清洁。骨头、蹄、特定动物的角、螃蟹、蛋壳、牡蛎或海螺壳等在烤过后磨成粉状,并且
  • 神经发展综合征神经发育障碍或神经发展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是精神疾患中的一种。此用词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其中一种范围较窄的定义是指有关脑部,会影响情绪、一般学习能力、自我
  • 莱尼蕨莱尼蕨(学名:),又名雷尼蕨、赖尼蕨,是一属已灭绝的原始陆生维管植物,是在约四亿年前的泥盆纪地层中所发现的一种化石蕨类。科学家认为它们是原始的蕨类,只有茎,而没有根与叶,高度大约
  • 副机师副机师(英文:First Officer,缩写:FO)亦称副机长、副驾驶,可以分为初级和高级,职级比机长低,惟资历不一定比机长浅。副驾驶是航机内拥有第二指挥权的人,权力次于机长。副驾驶肩章上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