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选择性缄默症
✍ dations ◷ 2025-04-04 11:12:17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英语:Selective mutism)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患者有正常说话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说不出口。《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患有这症的儿童和成人能正常说话和理解语言,但在某些社交场合却无法说话。他们其他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尽管他们会不愿意参与团体活动。这就像是极端的害羞。但是症状的保持和程度,显然与害羞相异,譬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完全静默,在家中却能自由说话,不过如有陌生人在场可能又令小孩静默。语言治疗师会在医院或诊所诊治选择性缄默症,而有时候选择性缄默症是广泛性发展障碍或精神障碍的症状。选择性缄默症常会误诊为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候群,尤其若在心理学家面前表现得特别退缩。很不幸的,这可能令治疗方法错误。以前的英文病名elective mutism,显出对此症的误解普遍,甚至心理学家也不例外:误以为患者自己决定在某些场合缄默,但实际上是他们的极度焦虑迫使他们缄默,即使想说话,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为了表示其非自愿性,1994年,其英文名从带有自愿含义的旧名,改为中性的selective mutism。此症的发生比例仍不清楚。由于公众极大部分不知道此症,很多个案没被发现。以有纪录的个案统计,发病率为1比1000。但在《美国儿童及青年精神病学院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一份2002年的研究中,这比例提高至7比1000。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病因,但有证据显示有遗传因素,女性比男性患者较多(Steinhausen and Juzi, 1996)。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现象,只是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说不出口。选择性缄默症的通常特征有:患者焦虑时通常有以下表现,或会被误为无礼:积极的方面,很多患者呈现出:与一般看法相反,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情况不一定在长大后改善,故此年轻时即应积极接受治疗。否则,症况只会自我加剧,患者被视为不说话的人,令他们更难开口。这时转换环境(如转校)到他人不知道其症状的地方,或许能有帮助;而学校方面,亦尽可能对学生采取调适措施,例如:容许学生在需要开口说话或歌唱的评估作免测考安排。有时候在青少年时治疗会更困难,但并不一定。强迫孩子说话不会有效,通常这样只会令焦虑更强烈,从而加深症状。他人常常把这表现当作出于自愿及控制性的,因为这时孩子会断绝一切沟通和肢体语言,而被视为无礼。确实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本身,年龄及其他因素。通常对较年幼孩子用刺激渐消法。一些精神病学者认为,处方非常少量的焦虑药物可能有效,分量增多则反会令症况更差。有的认为精神科药物无论分量多少,其副作用都危害任何小孩,抵消短暂的帮助。他们主张以行为和心理方法治疗。患者被带到受控的环境中,与一个他感到舒服可以对话的人一起。经由数个小步骤把另一个人带进去。这些步骤常分开不同阶段完成,把另一个人带到患者说话的圈子中,称为渗入法。首先带入去的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先让患者以间接方法沟通,为下一步作心理预备。这些间接方法包括电话、录音讲话、电邮、网络聊天,直到他们能更直接地沟通。有精神科医生认为,有证据显示抗抑郁药可能有效治疗选择性缄默症的儿童,例如百忧解。虽然医学界不少人相信,这些精神科药物能足够减轻焦虑,以开始沟通,但有一些坚决反对给予儿童药物治疗,指出行为焦虑障碍和基因的关连缺乏医学证据。自从有药厂遭控告,秘密内部研究报告被公开后,反对的意见更强烈。这些报告指出百忧解和其他SSRI类抗抑郁药,增加自杀和精神分裂的风险,而且,讽刺地,药物对大脑有害,会影响语言和正常社交发展。
相关
- 病毒包膜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拥有的包裹病毒体的脂肪泡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话,那么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写成的句子。基因会指导病毒
- 丝状病毒丝状病毒科(学名:Filoviridae),单股反链病毒目,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包含的属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病毒粒(Virion)具有复杂构造,具外套膜(envelope),核鞘(nucleocapsid),聚合酶
- 转录转录(英语:Transcription)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遗传信息由DNA复制到RNA(尤其是m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合成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途径。真核
- 性高潮后病情综合征性高潮后病情综合征(英语:Postorgasmic illness syndrome,POIS)是一种罕见的病症,特征为性高潮后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虚弱症状。该现象在2002年首次获医学文献所记载。症状通常出
- 种群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在生物学上,种群(英语:Population,或族群)指于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或者说是有个体组成,能够而且
- 鸦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Opioid)是具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用途是镇痛。阿片类药物通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阿片类受体(Opioid receptor)起作用。这些阿片类受体能引发有益的
- 杀真菌剂杀真菌剂(英语:fungicide)是指用来杀死或抑制真菌或真菌袍子的化合物或者生物体。真菌能够对农业产生严重的危害,例如严重减产,质量降低等。卵菌不是真菌,尽管它和真菌很相似,例如
- 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是一种由于肾上腺产生的醛固酮过多导致的疾病。醛固酮过多可进一步造成血液中钾水平降低(低钾血症)和氢离子排泄增多(碱中毒(英语:alkalosis))。醛
- 第四代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球囊菌门球囊菌门(学名:Glomeromycota,AM fungi),又称聚合菌门、锈球菌门,是真菌界的一个门,目前约已发现400种物种。本门真菌可与陆生植物形成丛枝菌根(英语:arbuscular mycorrhizas),这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