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逃人法
✍ dations ◷ 2025-04-25 22:20:37 #逃人法
逃人法是清初恶法之一,延续时间最长,直到康熙时始陆续废除。满洲在清兵入关前,已实施投充,但人员陆续逃亡,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以为 “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己几数万”,为此制定逃人法,有条目一百多个,重在严惩“窝主”,一经查获,窝主就地正法。“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逃亡三次者处以绞刑。又设立“督捕衙门”,捕捉逃人,“新朝立法重逃人,窝隐之家祸切身”。顺治六年又改为“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顺治七年六月,广西巡抚郭肇基等人因为“擅带逃人五十三名”,被处死。顺治十年豪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龚鼎孳说:“畿辅之民圈占以后,田庐荡然。年来水涝频仍,道殣相望。近以逃人众多,立法不得不严,而有司奉行未善,使流徙者竟无所归。……今闻山东一带流民复千百成群,携男挈女,蚁聚河干,望救无门,逃生无路。当此严风密霰,坠指裂肤之时,此辈衣不掩胫,食不充腹,流离沟壑。……万一愚冥无知,不肯束手就毙,一旦良民化而为乱民,即发兵剿除亦非难事,而使数万生灵顿作刀头之鬼,究其所自,亦止是无衣无食,茫无投奔之百姓耳。”康熙四年开始修订逃人法。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三次死刑为发配宁古塔。康熙三十八年撤裁督捕衙门。
相关
- 剂量剂量(英语:dose)在营养学、医学及毒理学的领域中,指的就是数量剂量也出现在以下的词语中:
- 芳香性芳香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由不饱和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组成的共轭系统具有特别的、仅考虑共轭时无法解释的稳定作用。可以将芳香性看作是环状离域和环共振的体
- Hsub5/subPsub3/subOsub10/sub三聚磷酸,又称三磷酸,是一种磷酸缩合而成的多酸,化学式为H5P3O10。三聚磷酸再与一分子磷酸缩合则形成四聚磷酸(H6P4O13)。一些化合物是三聚磷酸的酯,例如ATP(三磷酸腺苷)。
- 云莓云莓(学名:Rubus chamaemorus)是一种在广泛在北半球亚寒带地方生长的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分布于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波罗的海沿岸,芬兰,爱尔兰,苏格兰、俄罗斯等地,多生长在林
- 扩散方程扩散方程是一类偏微分方程,用来描述扩散现象中的物质密度的变化。通常也用来和扩散类似的现象,例如在群体遗传学中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扩散。扩散方程通常写作:其中
- Vsub2/subOsub5/sub五氧化二钒,IUPAC名称为氧化钒(V),是钒(V)的氧化物,化学式为V2O5。它是一种有毒的橙黄色固体,微溶于水,加热时失去氧而分解。可作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对硫酸工业中二氧
- 原始佛教原始佛教(英语:original Buddhism,primitive Buddhism),佛教研究术语,指的是释迦牟尼开始说法,建立僧团,一直到部派佛教形成之前这段历史,这个术语最早为日本佛教学界使用。现代佛教
- 硬焊硬焊(英语:brazing)是一种焊接方式,将熔点低于欲连接工件之熔填料(钎料)加热至高于熔点,使之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利用毛细作用充分填充于两工件间(称为浸润),并待其凝固后将二者接合起来
-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是受中华民国文化部监督的行政法人机构,2014年成立,于台湾北、中、南设有国家两厅院、台中国家歌剧院、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以及国家交响乐团三馆一团,共11
- 高气压高气压是指一个气压高于周边地区的区域,是为反气旋。在北半球高气压区域内的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逆时针方向。高气压区一般风力比较小,空气下沉。通过绝热过程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