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念佛
✍ dations ◷ 2025-04-25 05:12:23 #念佛
念佛,又叫佛随念(梵语:buddhānusmṛti,巴利语:buddhānussati),本来指的是念佛的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有时作无上士调御丈夫,或无上士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薄伽梵(世尊),后来逐渐演变成专念佛的名号,祈求死时升入佛国净土。念佛的功德,除了灭罪增福,往生净土,还包括超渡亡者、获得善缘、趋向涅槃,乃至证念佛三昧、得无生法忍。大乘佛教净土宗的念佛又叫专修念佛,特指修行人一心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种子字、法相等,主要是名号,以求在死时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又称极乐净土)。也有发愿往生东方琉璃世界而诵念药师佛名号,或者发愿往生妙喜世界而诵念无动佛名号者,或者发愿往生莲华藏世界而诵念毘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名号者,又或者发愿往生兜率陀天内院净土而诵念当来下生弥勒佛。求往生者,《华严经》言:“一切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且诸佛互相护持,故念一佛即念万佛,专一即可。净土宗行者口头称念的佛号主要为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只四字洪名“阿弥陀佛”。佛教徒相信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等,都是过去佛或者未来佛,可以透过念诵其名号与之相应,一样可以往生净土。就算是不是过去佛的菩萨,甚至阿罗汉的圣号,亦有无量功德。“念”字本身是思念、忆念、观想的意思,并非口头“唸”诵,简体字将二字合并为“念”。念佛指的是用心去思念佛陀、忆念佛陀,也可称为“观佛”,义为观想佛陀;有时也可等同于“忆佛”,但忆佛更具有概括性。忆念的范围可以是佛陀的教导、佛陀的功德、佛陀的法相(十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陀的名号、净土的庄严相貌等。在佛教初期,念佛可以指“随佛念”。如《阿含经》提到的“三念”(念佛、法、僧三宝)、“六随念”(念佛、法、僧、戒、施舍、天)、“十随念”(在六随念上加念休息〔灭〕、安般〔出入息〕、身无常、死)中,都将“念佛”放在第一位,亦即心中一直忆念佛陀。后来念佛法门在大乘佛教净土宗得到极度弘扬。念佛法门因其“三根普被(披),利钝全收”,广受汉传佛教徒的欢迎。根据念佛行者的修行方法和层次的不同,念佛法门可以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其中以持名念佛(称念佛的名号)因其简单易行而最受欢迎,依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出声念、默念、摄心念、记数念、金刚念、静坐念、晨夕十念等等。应该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续”,即口诵佛号时,心念要一致,眼要观佛像,耳要闻佛号,声声不断,不掺杂念。念佛的本义,并非只单纯持诵经文、持诵佛号,而是在于日常生活中,实现“五停心观”前四观的法义。让前四观并非只是“观照”,而是要内化至心性中,且不加造作,自然而然的清楚透彻。随缘自在,清楚觉照。印光法师认为可以用念佛来统整五停心观。从某些净土宗古德的著述来看,认为念佛胜于五停心观。念佛功德庄严,一心专注,即可停止种种的烦恼。使惑业苦三障循环不已的信徒,透过虔诚念佛,转自心的染念为净念,即是五停心观的要旨。三昧定(三摩地)为禅定之一种。持名专念可以入无生法忍,得念佛三昧。持名念佛又叫称名念佛(日语:称名念仏),又可以叫“唸佛”(义为口诵念佛),净土信仰以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最盛,此外药师佛净琉璃净土、无动佛妙喜净土、弥勒菩萨兜率内院净土等也是净土行人发愿往生的选择。持名念佛可以小声念诵其名号,最好在名号前加“南无”或“皈命”等礼敬语。可以念诵的圣号举例:观想念佛主要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所讲述的十三观(日想观、水想观、地想观 宝楼观等)进行修习。实相念佛是念佛的高级层次,即念诸法实相。不论是哪一种念佛,修证到一定境界之后(比如证得理一心念佛三昧)都可以转入到实相念佛。
相关
- Netscape Plugi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NPAPI)网景插件应用程序接口(英语:Netscape Plugi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缩写:NPAPI)是一个跨平台的通用浏览器插件应用程序接口(API)。1995年由网景公司发布,应用于网景导
- 无线电视剧本条目列出由无线电视制作,并曾于或未于无线电视翡翠台播映的所有电视剧。
- 黄体黄体是雌性哺乳动物卵巢内的临时性细胞团结构,是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细胞团,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产生相对较高水平的孕酮与温和水平的雌二醇与抑制素A,以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棱晶烷棱晶烷的化学式为C6H6,是苯的价键异构体之一。1868年德国化学家阿尔贝特·拉登堡首次发现棱晶烷。
- 自由党自由党(英语:Libertarian Party),有时译作自由意志党,是一个在1971年成立的美国政党。目前是美国第三大政党,也是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政党,拥有超过二十万名注册选民,以及超过六百名
- 克洛德·洛兰克洛德·洛兰 (法语:Claude Lorrain,约1600年-1682年11月21日),也译作劳兰、劳伦或罗兰恩,原名克洛德·热莱(法语:Claude Gellée),是法国巴洛克时期的风景画家,但主要活动是在意大利。
- 皮埃尔·莫雷尔皮埃尔·莫瑞尔(英语:Pierre Morel,1964年5月12日-)是一位法国摄影师和导演,执导过较出名的作品如《暴力街区》(2004年)、《飓风营救》(2008年)和《间谍游戏巴黎》(2010年)。
- 弗吉尼亚·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夫(英语: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在一战与二战的战间期,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
- 伊扎克·拉宾伊扎克·拉宾(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
- 匡廷云匡廷云(1934年12月29日-),四川资中人,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于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