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璈(?-1889年12月),字兰洲,清朝湖南临湘人,清朝地方官员。为湘军左宗棠人马,因颇有战功,任台湾道道员。任内以“兴建台北城”与“西仔反(中法战争战役之一)之胜”最为著名。其后受政敌刘铭传参劾,谪死黑龙江。
刘璈为台北府城实际建造者,也为中法战争中,少数获胜的官员,著有《巡台退思录》。
刘璈是湖南岳阳临湘人,初为诸生从左宗棠湘军,同治年间任道员衔浙江台州知府,任上大兴文教,建书院、设义塾、筹足办学经费,并倡议重建当地的著名古塔巾山东大塔;同治十一年9月以道员候补开缺,加二品顶戴卸任归乡丁忧守制。同治十三年牡丹社事件,经台湾道夏献纶举荐,刘璈被沈葆桢札委为总理营务处。光绪元年二月任遇缺题奏道。光绪三年十月调左宗棠处。光绪五年初,补左宗棠部总理关内营务处及统领三营军兵王诗正丁忧缺,同年暂署兰州道,光绪七年正月,左宗棠被命为军机大臣,四月,台湾道张梦元升授福建按察使,刘璈简授为台湾道。
光绪初年任甘肃兰州道道员,光绪7年(1881年)年授台湾兵备道,协助闽抚岑毓英筹画台湾建省,主张移台湾道于彰化,并驻以副将。
在台湾,刘璈兴学校,招开垦,理冤狱,整顿盐、茶和煤矿、税务行业,颇有政绩。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侵台,刘璈积极备战,坚守阵地。基隆沦陷后,全台大震,他言词急切为前政敌淮军系统的巡抚刘铭传所忌,左宗棠死后,终被罗织罪名,弹劾入狱。中法议和后被流放黑龙江。光绪十二年(1886年)7月抵达戍所,流放期间,黑龙江将军穆图善延为幕客,1889年12月即病死于穆图善幕府。
后人称誉刘璈是清代以来守台治绩最著的道台,台湾历史学家连雅堂编撰的《台湾通史》中,亦称他为“有经国之才”的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