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

✍ dations ◷ 2025-08-13 04:55:10 #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2015年气象,热带气旋季

2015-16年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泛指在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内的任何时间,于南太平洋所产生的热带气旋。大部分于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11月至4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南,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水域。在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是由斐济和新西兰命名,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把在该地区的热带低气压的编号以P字母作结。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2015年11月23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4度,西经179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3F。

11月27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4P。

11月28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图尼(Tuni)。

11月29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11月30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12月26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0度,东经164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5F。

12月30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乌拉(Ula)。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6P。

12月31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2016年1月1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2日0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4日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5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7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8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9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四级强烈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热带气旋。

1月10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热带气旋。

1月11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乌拉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12日00:00UTC,新西兰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12:00UTC,新西兰气象局认为乌拉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6年1月10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9度,西经157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8F。

1月13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月14日10:3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对其评级提升为“HIGH”。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7P。

1月15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维克托(Victor)。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16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

1月18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19日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20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21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12: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月22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警报。

1月23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维克托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

1月24日12:00UTC,新西兰气象局认为维克托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2015年7月2日06:00UTC,拉克尔越过东经160度线,离开澳洲海域,返回由斐济气象局负责的南太平洋海域。当时斐济气象局定性其为热带低气压,并继续使用编号17F。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当时将其定性为热带风暴。

7月3日12: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4日0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最后的警报。09:00UTC,拉克尔再次越过东经160度线,离开南太平洋海域,再次进入澳洲海域。

2015年7月30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霍尼亚拉东北偏北约92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1F。

8月1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2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1P。

8月3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警报。

8月4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对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10月12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楠迪西北约100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2F。

10月15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2P。

10月17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警报。

10月18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对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


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橙色表示下一个即将使用的热带气旋名称。

相关

  • 雅典宪章《雅典宪章》(法语:Charte d'Athènes),是法国-瑞士知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于1933年提出,并在1943年正式出版的一份有关于城市规划的文件。该宪章是基于勒·柯布西耶的1935年出版
  • RTSH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阿尔巴尼亚语:Radio Televizioni Shqiptar / RTSH)是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公共广播电视台,于1938年在地拉那建立。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目前拥有三个电视频道
  •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
  • 阿拉克坐标:34°05′N 49°42′E / 34.08°N 49.7°E / 34.08; 49.7阿拉克(波斯语:اراک‎)是伊朗的城市,位于该国西北部,距离首都德黑兰260公里,由中央省负责管辖,海拔高度1,750米,每年
  • 慕陵慕陵(满语:ᡤᡡᠨᡳᡥᠠᠩᡤᠠ ᠮᡠᠩᡤᠠᠨ,穆麟德:gūnihangga munggan)位于中国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是清宣宗道光帝的陵墓,在清泰陵西南12里的龙泉峪。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道光十
  • 儋州.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湖南师范大学坐标:28°11′11″N 112°56′50″E / 28.186504°N 112.947307°E / 28.186504; 112.947307湖南师范大学(英文:Hun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学校面临湘江
  • 苦椒酱汤饭馔苦椒酱又称红辣椒酱(韩语:고추장)是韩国的酱料。一种具有鲜味与辣味的韩式酱料,颜色呈深红色。传统作法上,需在置于户外瓮里发酵多年。主成分有红辣椒粉、糯米粉、磨成粉状
  • 原核起始因子原核起始因子(英文:Pro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缩写为“PIF”)是原核翻译起始过程中需要利用的起始因子。已发现的原核起始因子共有三种,分别为原核起始因子-1(PIF-1)、原核起
  • 张伟平 (数学家)张伟平(1964年3月-),中国数学家。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莱州。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为法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