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

✍ dations ◷ 2025-10-22 15:08:03 #细菌性疾病,被忽视的疾病,热带病,人畜共患病

回归热(英文:Relapsing fever),是一种由包柔氏螺旋体属(英语:Borrelia)的细菌所导致的反复发热性疾病,属传染病,一般由体虱或者蜱虫叮咬传播。

大多数感染者在被叮咬的3-11天内(潜伏期平均6日)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和恶心,持续约3-5日或更长。如无治疗,病情周期可反复数周,伴有间隔期。

体虱可传播导致流行性斑疹伤寒、战壕热以及回归热的病原体。虱传回归热(Louse-borne Relapsing Fever)由致病较蜱传回归热更严重。虱传回归热常流行于环境较差之处,包括处于战争或饥荒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等地出现。

感染后不治疗的死亡率达30-70%,经过治疗可降低至1%。虱传回归热曾在20世纪初在欧洲流行(流行性斑疹伤寒、战壕热同时流行),1919-1923年间,据估计在苏俄、东欧地区有1300万人染病,其中500万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地区有100万人染病。

蜱传回归热(Tick-borne Relapsing Fever)常发生于非洲、西班牙、沙特阿拉伯、亚洲以及北美部分地区。该病主要发生在夏季,但冬季也时有发生。蜱传回归热的致病原为:

可通过血液检测是否存在螺旋菌进行诊断。此外,尽管血液检测是常规诊断方法,但其缺乏灵敏度,在许多场合已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代替。

治疗回归热患者可采用1-2周的抗生素治疗,一般病患在24小时内就有所好转。治疗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

四环霉素对此最为有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抗生素治疗可能在一半病患中引起雅-赫氏反应,导致焦虑、多汗、发热、心跳过速、呼吸急促等反应。

相关

  • 调频调频(英语:Frequency Modulation,缩写:FM)是一种以载波的瞬时频率变化来表示信息的调制方式。(与此相对应的调幅方式是透过载波幅度的变化来表示信息,而其频率却保持不变。)在模拟应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英语: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缩写NPT),或称《核不扩散条约》(英语: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缩写NNPT),1968年7月1日由
  • 姬蜚蠊科见内文姬蜚蠊科(学名:Ectobiidae),又名斜翅蜚蠊科,是蜚蠊目匍蜚蠊总科之下两个科之一,可分为四个亚科,领223属2381种,属于该科的蜚蠊体型均较小。其下较著名的种包括德国姬蠊、亚洲
  • 武力武装力量(英语:Armed forces)意为在政府支持下,一个国家拥有武器与兵力的组织性力量。武装力量与军队(military)经常被认为是同义词,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者间仍有所不同:武装力量除
  • 叔丁硫醇叔丁硫醇是一种有机硫化合物,化学式为(CH3)3CSH。它可以用作天然气的增味剂,或用作调味剂。有多篇文章将叔丁硫醇列为烘培马铃薯的微量气味成分之一,但由于叔丁基化合物在自然
  • 犹特人犹他人(英语:Ute),又译犹特人,是大盆地原住民(英语: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Great Basin)的一员。多年来,他们居住在今日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地区,以渔猎和采集食物为生。除了在犹
  • 海尔·马里亚姆·门格斯图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阿姆哈拉语:መንግስቱ ኃይለ ማርያም;1937年5月27日-),埃塞俄比亚军人、政治家,曾任埃塞俄比亚工人党总书记、埃塞俄比亚国家元首(1977年-1991年)。1974
  • 漆侠漆侠(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中国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8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读研究生。1951年3
  • 拉杰普尔索纳尔普尔拉杰普尔索纳尔普尔(Rajpur Sonarpur),是印度西孟加拉邦South Twentyfour Parganas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3639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36390人,其中男性173591人,女性162799人
  • 包振民包振民(1961年12月27日-),山东烟台人,中国贝类遗传学与育种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1997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获水产养殖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