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歊(488年-519年),字士光,平原人,南北朝南梁士人。
他的曾祖父是刘宋冀冠军长史刘奉伯,祖父是刘宋冀州刺史刘乘民,父亲则是南齐东阳太守刘闻慰。刘歊年幼有知觉,四岁时父亲去世,与其他儿童一起时独自不玩耍;六岁就能就背诵《论语》、《毛诗》,不明白的部分会懂得提出疑问。到他十一岁读到《庄子·逍遥篇》,说:“这就是答案了。”别人问他问题,他可以即时回答,内容有情有理,家人都感到奇异。长大后,刘歊博学有文才,但不娶妻不出仕,与族弟刘�一同隐居,遨游林泽,用山水和书籍娱乐自己。他对母亲兄长孝顺,吃饭和睡觉都在旁侍候,不须等待母亲开口,刘歊已知道她的意思,亲自做她要自己做的事;母亲患病,梦见刘歊给她进药,翌日立刻康复许多,刘歊的精诚如此令人感动。他个性爱游山玩水,登上危险的山峰,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别人都说他有强健的身体;他打算避世,但因为母亲年老不忍心远离,就随兄长刘霁、刘杳当官。他年轻乐善好施,接济他人,别人忘记了也不疏远,后来他叹道:“受人恩惠必定报答,否则对人有愧。我无法报答他人,便会经常有愧?”天监十七年(518年),刘歊突然写下《革终论》,次年病逝,虚岁三十二。
幼年刘歊曾独自坐在房间,有一位老人来到,对他说:“心力勇猛,精通死生;但不能够长期在一个地方。”弹指离开,于是刘歊成年后诚心学佛。有僧人释宝志,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在兴皇寺遇上刘歊,惊叹道:“隐居学道,清净登佛。”说了三次。刘歊死前的春天,有人在他的庭园中栽种柿子,他对谓侄子刘弇说:“我看不到它的果实,不要对他人说。”到秋天刘歊去世,别人都说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亲友写下他事迹的诔文,谥贞节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