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霍夫

✍ dations ◷ 2025-08-16 07:09:05 #1859年出生,1917年逝世,波兰语言学家,波兰犹太人,语言创造者,波兰世界语者,眼科医师,19世纪翻译家,世界语历史,世界语文学,俄罗斯帝国发明家,犹太发明

路德维克·拉扎尔·柴门霍夫(Ludwik Lejzer Zamenhof,1859年12月15日-1917年4月14日),波兰籍犹太人,世界语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比亚韦斯托克,当时波兰正受沙皇俄国统治,根据俄国的户籍规定,取名为拉扎尔·马尔科维奇·柴门霍夫(加上父名)。

柴门霍夫的母语是俄语和意第绪语,但他也精通波兰语和德语,他又曾学习了法语、拉丁语、希腊语、英语和希伯来语,同时也研究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立陶宛语。

他出生的小镇有三个民族的人居住:波兰人、犹太人和白俄罗斯人。由于语言、宗教信仰不同,所以他们经常互相产生偏见和仇恨。柴门霍夫认为语言不同使人们不能互相交流是产生偏见的主要原因,所以当他在华沙上中学时,他就试图创造一种人类共同的语言,以使不同民族的人可以好好地互相交流。

后来他先后到莫斯科和华沙学医,毕业后成为一名眼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他一直学习外语和致力于继续研究国际语言,直到1887年在他未来岳父的资助下,他才能以笔名“希望大夫”出版他的研究成果:《国际语言》。世界语中“希望大夫”为“Doktoro Esperanto”,Esperanto也就成为世界语的习惯名称。世界语成为柴门霍夫实现和平和不同文化交流理想的希望。

世界语主要以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和罗曼语族的单词为基础,将语法尽可能地简化,使书面文字和发音完全互相符合,因此简单易学,成为普及最成功的一种人造语言,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世界语的团体。

相关

  • 孟格菲兄弟孟格菲兄弟,也就是约瑟夫—米歇尔·孟格菲(Joseph-Michel Montgolfier (1740年8月26日-1810年6月26日)和雅克—艾蒂安·孟格菲(Jacques-Étienne Montgolfier1745年1月6日-1799年
  • 怀特腓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1714年12月27日-1770年9月30日)是基督教大觉醒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循道宗的共同创始人。怀特腓德1714年12月27日生于英国格洛斯特,12岁时已发挥演说
  • 4-甲基-2-戊醇4-甲基-2-戊醇(英语:4-Methyl-2-pentanol,IUPAC名:4-methylpentan-2-ol,又叫做甲基异丁基甲醇,methyl isobutyl carbinol,MIBC)是一种仲醇类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矿物浮选中的起泡剂
  • 自由度在统计学中,自由度(英语:degree of freedom, df)是指当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参数时,样本中独立或能自由变化的数据的个数,称为该统计量的自由度。一般来说,自由度等于独立变
  • 察南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是1937年至1939年间日本在占领中华民国察哈尔省南部后扶植的傀儡政府。1937年8月27日,日本关东军携蒙古军攻占中华民国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张家口商会的于品卿投
  • 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罗伯特·弗朗西斯·“博比”·肯尼迪(英语:Robert Francis "Bobby" Kennedy,1925年11月20日-1968年6月6日),美国政治人物,也常以他的英文缩写RFK称呼他。他是民主党员,曾任美国司法
  • 汉江大桥汉江大桥 ( 韩语:한강대교/漢江大橋 Hangang Daegyo ) 是位于韩国首都首尔的公路桥,横跨汉江两岸,为汉江第一座公路桥梁。1917年10月7日通车,1925年为洪水冲毁,1935年重建完成。
  • 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英语: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Niugini;印尼语:Papua)位于澳大利亚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岛屿。有时,本岛亦被称为“巴布亚”,但有时巴布亚亦单指本岛的一部分。此外,印尼官方过
  • 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免煎颗粒,是指“供配伍用中药颗粒”,即是将单味或复方中药材,利用颗粒剂的工艺技术,经水煎煮抽提、过滤、浓缩后,再制成颗粒,使相关药材能以温水冲溶口服,方便储
  • 金属性金属性或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的粒子所属的元素金属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非金属性就越强。一般地,元素位置在同一周期越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