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函隧道

✍ dations ◷ 2025-08-13 02:20:16 #青函隧道
1988年3月12日 昭和63年青函隧道(日语:青函トンネル/せいかんトンネル Seikan tonneru */?)是位于日本津轻海峡的海底铁路隧道,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包含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以及世界第二长的隧道,全长53.85公里,其中有23.3公里穿越津轻海峡底下。其连接日本的本州与北海道两大本岛,隧道南端位于青森县的东津轻郡今别町的滨名、北端则位于北海道上矶郡知内町的汤之里,沿线通过青森县东津轻郡外滨町和北海道松前郡福岛町。目前主要提供新干线与在来线货运列车使用。青函隧道于1971年9月28日动工,1985年3月10日贯通,1987年11月竣工,工期逾16年;完工后成为世界最长的隧道达31年之久,至2016年6月1日才被瑞士的圣哥达基线隧道超越。首先启用的在来线部分——海峡线于1988年3月12日通车,新干线部分则在2016年3月26日随着北海道新干线的通车开始营运,海峡线亦于同日起停止行驶定期客运列车。相较于今日以电气化列车行经青函隧道通过津轻海峡所花费的30分钟,从前以渡轮(青函联络船)渡海需时长达4个小时,因此该隧道启用后,大大缩短了本州与北海道间的交通时间。此外,青函隧道同时铺有光纤线路,使其同时成为本州与北海道间电信通讯的大动脉。全长53.850公里,海底部分长23.30公里,本州岛陆上部分长13.55公里,北海道岛陆上部分长17.00公里,最小曲线半径6500米,最大纵坡12‰,海底段最大水深140米。隧道为双线设计,标准断面宽11.9米、高9米,断面80平方米。除主隧道外,还有两条辅助坑道:一是调查海底地质用的先导坑道;二是搬运器材和运出砂石的作业坑道。位于本州端起13公里处及41公里处并设有2座海底车站:龙飞海底站及吉冈海底站,平时为隧道维护用基地,若遇隧道内发生紧急状况时,可由这二处迅速将人员疏散以避免发生重大灾难。然而此两站于2014年3月已降格为定点,保留紧急逃生功能;知内站降格为号志站。该隧道兴建之初就已经考虑到新干线未来延伸至北海道,施工时在隧道内已预留新干线列车行驶的空间,故只须再加铺一条铁轨,成为兼容在来线规格窄轨和新干线规格的标准轨的三线轨道,即可直接让新干线列车使用,也因此必需使用特殊的闭塞系统。然而新干线通车后,在来线列车原可一车直达的青函(青森=函馆)区间,变成需要在来线与新干线2次转乘(青森=新青森、新青森=新函馆北斗、新函馆北斗=函馆)。。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3月隧道贯通至1987年4月国铁分割民营化期间担任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在1987年4月国铁分割民营化当时担任运输大臣(日语:運輸大臣)。

相关

  • 末次冰期末次冰期(英语: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晚期,始于约11万年前,终于1.2万年前。末次冰期内,各地冰盖亦曾出现数次的进退。冰退称为间冰段
  • 神经假体神经义肢(英语:neuroprosthetics)是指替代人体神经通路受损部分的人工植入装置。神经义肢通过人工电刺激以引起神经组织的兴奋,从而代替受损的神经功能。按受损功能的不同,神经义
  • 仁学《仁学》,谭嗣同撰,共2卷。最早由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刊行。1896年底谭嗣同抵南京,开始写《仁学》。《仁学》是一部融合儒、释、道、墨等各家学术的哲学典籍。《仁学》指斥二千年
  • 古斯塔沃·古铁雷斯古斯塔沃·古铁雷斯·梅里诺(西班牙语:Gustavo Gutiérrez Merino,1928年6月8日-),秘鲁神学家,多明我会教士,为《解放神学》一书的作者与解放神学的代表人物。他对拉丁美洲的社会、
  • 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语:CITIC Press Corporation,深交所:30078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一家出版社。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成立
  • 艾梅·塞泽尔艾梅·费尔南·达维德·塞泽尔(法语:Aimé Fernand David Césaire,1913年6月26日-2008年4月17日),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出身的黑人诗人、作家、政治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报告书小说诗
  • 债权法债权(德语:Obligation (Recht)、英语:law of obligations)是大陆法系法律体系中,一方当事人得请求他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规范此类权利发生、进行及消灭之
  • 勒韦约翰·卡尔·戈特弗里德·勒韦(德语:Johann Carl Gottfried Loewe,1796年11月30日-1869年4月20日),德国作曲家,歌唱家。勒韦出生在萨克森的一个小镇,早年从父接受音乐教育。后来曾学
  • 麻油麻油可以指:
  • 姜世晃姜世晃(韩语:강세황;1713年5月21日-1791年1月23日),本贯晋州,字光之(韩语:광지),号豹菴(韩语:표암),朝鲜王朝后期著名文臣,画家。61岁做官,1784年来到北京,以书画受到乾隆帝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