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战车

✍ dations ◷ 2025-04-30 00:35:32 #双轮战车

双轮战车是一种轻型,开放式乘处,双轮的马拉车辆,为古代常见的军事战斗车辆与运输工具。最早发源于欧亚大草原,后来向西亚、欧洲与东亚传播,成为一种古代世界普遍的军事单位与交通运输工具。许多国家,如古埃及、古希腊、波斯以及中国的商朝、周朝,都以战车兵为重要的军事兵种,驾车也成为一种贵族阶层的专门技艺。此外双轮战车也充作赛车与座车之用,成为常见的贵族运输工具。直到骑兵兴起后,双轮战车才逐渐被取代。

马车大约于公元前3000年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对车辆用于战争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大约公元前2500年苏美尔城邦乌尔的遗物上,这些重型马车的轮子为实心木轮,覆盖有毛皮,尽管有时除了车手外还载有长矛手,但可能用于军事运输,而非直接的战斗车辆。苏美尔人也有较轻的双轮马车,四马拉动,但轮子仍然是实心的。使用辐条的轮子直到公元前2千纪中期才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

已知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马战车出自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今俄国和哈萨克斯坦一带)的车葬坑,该文化至少部分源自更早的亚姆纳文化(Yamna)。

有些学者认为马战车很可能是公元前2千纪古代近东的产物。

古近东对马战车作战的最早记载可能是赫梯语阿尼塔文献(公元前18世纪),该文献提到了在围困Salatiwara时有40队的马。但其记载的是“队”,并未明确提及“车”。而赫梯帝国第一次明确记载马战车是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6世纪,喜克索斯人将马战车引入埃及,这对埃及随后的军事胜利有所贡献。

公元前1千纪中期,波斯继埃兰之后崛起,波斯人可能首先使用四马(而二马)拉动战车,并开始使用刀轮战车,小居鲁士大量使用了这种战车。

在罗马或古代地中海国家,有两匹、三匹、四匹马拉动的双轮战车。

《梨俱吠陀》中经常提及马拉战车,表明公元前2千纪印度已经出现战车。在梨俱吠陀诸神中,乌莎斯乘战车,而阿耆尼在诸神与人之间充当信使。

据传中国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就已经开始使用战车了。据《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年)记载:商汤灭夏,战于鸣条时,军中就有七十乘战车。

在商代晚期的一些遗址中,已经发现战车的痕迹。据相关史料和考古发现,商晚期的战车,是马拖驾的木制车辆,车上或车旁放有兵器。甲骨文中也有不少用车的记载。

周朝时,车战兴盛,武王克殷时,周武王军队主力是“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而诸侯兵会于牧野者,有车四千乘之多。随这战争规模的扩大,因此也有了后来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称。

车兵是和步兵混编的。在春秋初期,称拥有一乘一般指拥有三十人的军队,而春秋末期则一般指七十五人。所以“千乘之国”根据时期不同指国家军队数量达到25,000或75,000人。但史料中关于国家军队数量和战争中双方兵员数量的描述往往是夸大的。

西汉初期亦有编制战车兵,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在位期间)因战争地形受限严重(战车需要在平原才能发挥作用)才完全被骑兵取代。

战车兵通常配备二或四匹战马、一辆战车、三个士兵作为一个战车兵,一位士兵负责驾驭马匹,一位士兵拿枪或矛、戟、戈之类的兵器,一位士兵拿弓与矢,车尾插上所属国家之军旗。战车的单位称作“乘”(音:ㄕㄥˋ / sheng4)。

另外,每乘战车还有自己的步兵,据《司马法》记载,春秋以前为二十二人编制,其中包含七名车下士兵和十五名步兵,连同三名车上士兵,共计二十五人,为一步兵辆,配合战车作战。步兵的身份很低微,有些甚至是奴隶。

为了保护战车兵的安全,车上士兵的装备相比步兵来说也要精良得多。比如车上士兵一般都有厚重的皮甲胄,有的还有高竖的甲领用来保护颈部,较大的盾牌来增强防护能力。连辕马也披有厚重的皮马甲,头套皮马胄,为显得更为威猛,有的还蒙以虎皮。木制的舆(车箱)表面有的还钉镶青铜护甲,或在轴头装有长刺。但随车的步兵是没有护体的甲胄的,有的只是戈和盾牌,或弓矢。

战车上一般都配备有柄的兵器,如被称之为“车战五兵”的兵器戈﹑殳﹑戟﹑酋矛﹑夷矛等,兵器均插放在战车舆侧,多件成一组,供士兵在作战中随具体情况选取使用。

战车上的兵器的长度是有所区别的,通常一件比一件长,由六尺六寸到二十四尺不等。甚至为了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还会准备一些短柄的兵器,如剑等,以马伤车毁时用来卫体护身。

木制战车相当笨重,一乘车至少宽三米,前面驾上四匹马,全长也约有三米。两车逼近,必须错车才能交战。双方共同遵守的战车作战基本战术原则为“舆侧接敌,左右旋转”。战车在接敌过程中,主要是车左以弓矢在舆侧射伤敌人,接敌后则须与敌车接舆近战。

汉初开国名将韩信与项羽战于京索河一带的平原时(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西南),韩信就曾以两千乘战车围项羽于京索河平原(荥阳之战),最后龙且率三万楚军营救,项羽得以突围败走。

车兵在骑兵出现于中原之前,一直作为军队的主力,有所谓的步车并重,直到战国后期,更有所谓的车骑并重。

战国七雄时,唯独齐与韩未生产战车过百乘。

战国七雄各国军队主力记载

齐有带甲数十万。

楚有带甲(或作持戟)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韩兵卒不过三十万,包括厮徒在内,除了防守边疆关塞的以外,“见卒不过二十万”。

赵有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魏有带甲三十万或三十六万,防守边疆和辎重部队十万。它最强大的时期,据说有“武力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奴隶)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

燕有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

秦有带甲(或作奋击)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相关

  • SASTRA拉马努金奖SASTRA拉马努金奖(英语:SASTRA Ramanujan Prize)是为纪念印度著名数学家拉马努金而设立的奖项,由位于拉马努金故乡贡伯戈讷姆的Shanmugha文理工研究院(简称SASTRA)所颁发。该奖项
  • 尤金·休梅克尤金·摩尔·休梅克(英语:Eugene Merle Shoemaker,或别名吉恩·休梅克,英语:Gene Shoemaker,1928年4月28日-1997年7月18日),出生在洛杉矶,美国天文学家,行星科学领域的奠基者。他最有名
  • 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是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组织的旨在促进《巴黎协定》推进的行动大会,该会议于2019年9月23日在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举办。该峰会举行的背景
  • 温室气体观测卫星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在日本又称为气息号、元气号,属于地球观测卫星,也是第一枚与监测温室气体相关的人造卫星。主要任务是测量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之浓度,测量地区多达56,000
  • 认识的哥哥《认识的哥哥》(韩语:아는 형님;英语:)(前名:《哥哥家》)是由韩国JTBC电视台播出的综艺节目。由韩国的主持人姜镐童、金希澈、李寿根、金荣澈、徐章焄、李常敏、闵庚勋主持。节目于2
  • 丘里丘里(Churi),是印度贾坎德邦Ranch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5075(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5075人,其中男性13899人,女性11176人;0—6岁人口3637人,其中男1850人,女1787人;识字率66.16%,
  • 李志蔷李志蔷(1966年-),台湾作家及导演。台大机械研究所毕业,创作兼及文学和电影,并担任多部影片之导演、编剧、监制等职务。曾获联合报文学奖、台湾省文学奖、中国文艺协会青年文学奖等
  • 家书家书,又称族书,是家里的人互相用信纸传达给对方目前家况的书信,通常是在家里有事的情况下,家中的长辈或家长会将书信寄到远在外头的子女看,称为家书。近代最出名的家书是《莫国珠
  • 东安发动机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保国大街51号,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航空发动机制造骨干企业。创建于1948年,是隶属于航空航天工部的大型国营企业。“一五”期间
  • 陶传正陶传正(1946年2月25日-),台湾实业家、电视剧、舞台剧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戏剧作品无数,同时为国丰实业与奇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籍贯山东蓬莱,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生于天津。父亲为国丰实业创办人陶子厚,同时为国丰实业、奇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自1999年7月,迄2007年三月,长达八年时间,在台北之音广播电台主持过西洋音乐节目。1999年因华视剧场《出走》,入围金钟奖单元剧最佳男主角。2009年9月,因公视人生剧展《想画》,入围金钟奖迷你剧集最佳男主角。2010年,荣获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