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

✍ dations ◷ 2025-04-25 03:44:36 #脂溶性
亲脂性是指一个化合物融解在脂肪、油、脂质或非极性溶剂的能力。这些非极性溶剂本身就亲脂,所以这告诉我们“相似相溶”。因此亲脂性的物质就会溶在亲脂的溶剂,亲水性的物质就会溶于亲水性的溶剂内。当我们以伦敦力的角度来看,亲脂性、疏水性和非极性可以互相替换,然而,亲脂性和疏水性并不是同义字,我们可以借由硅氧树脂和氟化碳确认这点,因为他们是疏水性但非亲脂性。亲脂性的化合物常常会和自己相同的化合物或其他亲脂的化合物借由伦敦力产生反应。它们几乎无法形成氢键。当一个亲脂性的化合物被水包覆时,周围的水会形成冰晶状,而亲脂性分子会因热力学不合被赶出水,这就被视为是个疏水性分子。因此,亲脂性分子不容于水,他们不约而同的有相当高的水分布系数。有烃基的表面活性剂是亲脂又亲水的,有着一端为亲水端,被视为是头,和一端亲脂端,而这亲脂端常常是一条长长的烃炼,被视为是尾。他们在低能的表面集结,包括水与空气的界面和与水不互溶的油滴。在这些界面时,他们会把自己的头也就是亲水端插入水里,而尾端也就是亲脂端会立于水面,会溶在与水不互溶的物质中,形成一个头与亲水端尾与亲脂端相结合的构造。表面活性剂也会将头朝外尾部朝内形成一个球状的微胞结构,这微胞结构会把油性的分子拉到结构内部,这就是肥皂、洗衣精与各种清洁用品能洗净的原理。这微胞结构对生物体来说也非常重要,与脂质的运送与吸收有莫大的关系。 细胞膜主要是由双层磷脂质组成,与水具有高度的反应能力,金属化的磷脂质将两个尾端连在一起。 相对的,氟化的表面活性剂就没这么两性,因为氟化碳并非亲脂性物质。

相关

  • 精神活性物质精神药物(英语:psychoactive drug),又称精神药品(psychopharmaceutical,或psychotropic)。有些精神药品具有医疗和科学价值。一种化学物质的概称,这些物质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直接作用
  • 欧拉图欧拉图,部分文稿也称欧氏图,是类似文氏图的一种图,但是不必须包含所有的区(这里的区定义为两个或更多轮廓线的交集区域)。所以欧拉图可以定义论域,就是说它可以定义一个系统,其中有
  • 循环换气循环换气又称作循环换气、吞气,是吹奏乐器中的一个技巧,这种技巧以同时以鼻吸气及口吐气,使声音不因换气而中断,可以连续吹奏很长(超过半分钟以上,只要条件许可甚至可以吹个几小时
  • 生物化学的分支生物化学 – 是对生物体体内化学过程的研究。旨在阐释所有生命体和生命活动的化学机理。生物技术、生物发光、遗传工程、内分泌学、神经化学、血液学、营养学、光合作用、
  • 伪足伪足(英语:Pseudopodia)是细胞伸出类似足状的部分,由原生质体形成的临时细胞器。伪足会依形状分成叶形状伪足、丝形状伪足、根形状伪足,有轴伪足4种。如单细胞生物(变形虫)、黏菌就
  • 许莱登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1804年4月5日-1881年6月23日)是一位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之一。他出生于德国汉堡,大学时原本研读法律,但后来转向其
  • 显生元显生宙(Phanerozoic),或称显生元、显生代,是5.41亿年前大量生物出现的时期。显生宙即意为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统称为隐生元或
  • 詹姆斯·范·艾伦詹姆斯·范艾伦(英语:James Van Allen,1914年9月7日-2006年8月9日),美国科学家,以发现范艾伦辐射带而知名(探险者一号与探险者三号)。
  • 达达主义达达主义(Dada或Dadaism)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涉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 .nl.nl为荷兰国家和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h .bi .bj .bm .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