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芫荽
✍ dations ◷ 2025-04-04 06:25:34 #芫荽
.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ruby"1;padding:0 0.1em;user-select:none}
芫荽(yánsuī)(学名:Coriandrum sativum),又名胡荽、香菜、盐须,常被错误地写成芫茜。芫荽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东、地中海、印度、拉丁美洲、中国和东南亚的烹调中经常出现,亦可作药用。芫荽起源于西亚到现代伊朗在内的地区,具体地点难以确定。圣经中出埃及记16章31节用芫荽籽来描述吗哪的形状,显见芫荽籽乃是当时常见食品。但埃及并非芫荽的原产地。希腊人至少在公元前两千年就开始使用芫荽了。中世纪欧洲人经常用芫荽叶子和籽来掩盖坏了的肉的臭味,至今芫荽籽还经常放入欧式香肠。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把芫荽籽磨粉调一种在婚礼时喝的酒Hippocras,现在芫荽籽粉也常用于调鸡尾酒或泰国咖啡。中国人比较常食芫荽叶子,用来调汤或凉拌。芳香有辟秽醒脾作用,常用于汤品或菜肴的调味。野生芫荽比较小。野生的整棵芫荽只有4-5寸高,细细的梗,叶子比大拇指稍微大一些。现在常见的人工培养的大很多,可以到一尺左右。植株根叶花芫荽籽不同的人可能会感觉到香菜具有不同的味道。 喜欢它的人说,它有一种清爽,柠檬或酸橙的味道;而那些不喜欢它的人对它的味道和气味有强烈的厌恶,称之为肥皂或腐烂味。研究还显示,不同族裔群体具有偏好差异:21%的东亚人,17%的白种人和14%的非洲裔表示不喜欢香菜;但是只有7%的南亚人,4%的西班牙裔,3%中东人受访者表示不喜欢。双胞胎研究表明,80%的同卵双胞胎对香菜有同样的偏好,但是异卵双胞胎偏好相同者只在约一半左右,因此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了这种现象。 在近3万人的遗传调查中,已经发现了与香菜知觉相关的两种遗传变异,其中最常见的是涉及感知气味的基因。基因OR6A2位于嗅觉受体基因簇内,并编码对醛类化学物质高度敏感的受体。风味化学家发现香菜的香气是由6种左右的物质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是醛类。那些不喜欢香菜味道的人对易令人厌恶的不饱和醛敏感,同时也可能无法检测到其他人觉得愉悦的芳香化学物质。也已经发现香菜味道与其它几种基因之间的关联,包括苦味受体。芫荽可以培养在温室里。5-7天种子发芽,10-12天之后可以移苗,然后再过30天左右就可收获叶子。中国菜和墨西哥菜常用芫荽的叶子,芫荽叶子高温加热体积会显著缩小,所以通常不炒或煮,一般是别的汤菜入盘之后,才把切碎的芫荽撒在上面。但也有用芫荽叶子直接爆炒的菜肴,如“芫爆里脊丝”。欧洲、西亚和南亚较常用干燥的果实。晒干之后,在油里炸过才易出味。新鲜的芫荽籽也可以用,但是很少见。印度菜肴中大多用磨成粉的芫荽籽。完整的芫荽籽在密封的瓶子可以存放六个月到一年,磨粉之后很容易失去味道。泰式菜肴中会使用芫荽根,辛香味要比叶子来得强,常连同芫荽叶使用。芫荽根、大蒜及胡椒粒磨泥乃泰式菜肴的香辛基底。
相关
- 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坏疽性坏死坏疽(gangrene、gangrenous necrosis)是指因感染、血栓或其他原因缺乏血液循环造成身体组织坏死和腐烂的症状。维基共享资源中与坏疽相关的分类
- 脑死脑死(或称脑死亡,英语:Brain death),作为死亡判定的准则之一,通常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部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近年以来,脑死已经成为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人若停止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简称NHL,是指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外的其他淋巴瘤。其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英语:Lymphadenopathy)、发烧、盗汗、体重降轻、容易疲倦。其他症状
- 腔棘鱼见内文腔棘鱼是肉鳍鱼纲腔棘鱼目(学名:Coelacanthiformes)的鱼类,包含了最古老的有颔下门分支。腔棘鱼所属种类被认为已于至少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完全灭绝。1938年在南非发现
- 阿韦龙省阿韦龙省(法文:Aveyron)是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12。著名的罗克福尔干酪就产自该省的苏尔宗河畔罗克福尔(Roquefort-sur-Soulzon),世界最
- C15–C26/D12–D13ICD-10 第二章:肿瘤,为WHO规定的各类已发现的肿瘤。恶性肿瘤(C00-C97)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C81-C96)原位肿瘤 (D00-D09)良性肿瘤 (D10-D36)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
- 陈 懿陈懿(1933年4月11日-),福建福州人,中国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1955年毕业。此后长期执教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代后曾任南京大学常务副
- 遗传印记基因铭印(英语:Genomic imprinting)又译遗传印记或遗传铭印(genetic imprinting)是一种遗传学现象,指只有来自特定亲代的基因得以表达,而不遵从孟德尔定律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
- 湿婆派湿婆教(梵语:शैव पंथ,śaiva paṁtha,英语:Shaivism,Shaivam),又称湿婆派、希瓦派,原义是与湿婆合一,是印度教中四个最主要教派之一,尊崇湿婆为最高的神明。它的信徒被称为希瓦(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