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 L/50 30.5厘米舰炮

✍ dations ◷ 2025-09-09 10:03:11 #SK L/50 30.5厘米舰炮

SK L/50 30.5厘米舰炮是一款德国的重型舰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海军所属的26艘主力舰中即有16艘以此炮作为主要武装。本炮设计于1908年,并于1911年正式服役,首先装备在公海舰队所属的黑尔戈兰级战舰上;其使用的炮弹直径略大于12英寸。

除了装备黑尔戈兰级战舰的四艘同级舰外,本炮亦是国王级战舰的四艘同级舰与德弗林格尔级战斗巡洋舰三艘同级舰的主要武装。本炮在发生于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间的日德兰海战中表现相当突出,当时德弗林格尔级战斗巡洋舰的一号舰与二号舰德弗林格尔号与吕佐夫号以本炮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玛利皇后号与无敌号战斗巡洋舰。本炮最终在SK L/45 38厘米舰炮问世后被取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本炮主要以岸防炮的形式被安放在黑尔戈兰岛与万格罗格等地的沿岸以卫戍德国的北海海岸。其中一门炮在战争爆发后被安置于当时已被德军占领的法兰德斯以保护泽布吕赫港。战后,黑尔戈兰岛上的岸防炮被协约国摧毁,但万格罗格沿岸的火炮得以幸存。在黑尔戈兰岛于1935年被重新武装化后,三门万格罗格的岸防炮被移往该地安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有另外三门火炮被移往法国以监视皇家海军在多佛海峡上的活动。

SK L/50 30.5厘米舰炮通常被安装于双联装炮塔中。黑尔戈兰级战舰使用六座Drh LC/1908双联装炮塔;这种炮塔塔顶装甲为100毫米厚,侧面装甲则有300毫米厚。稍后的舰级则使用了较为进步的设计。皇帝级战舰装备五座Drh LC/1909双联装炮塔, 稍后的国王级战舰则装备了五座Drh LC/1911双联装炮塔。与LC/1908炮塔相比,皇帝级战舰所使用的LC/1909炮塔增强了塔顶装甲,其厚度由原先的100毫米大增至300毫米,不过侧面装甲并无变化。LC/1911炮塔塔顶装甲则减为110毫米,侧面装甲仍然没有变化,依旧为原始的300毫米。德弗林格尔号与吕佐夫号战斗巡洋舰装备四座Drh LC/1912双联装炮塔,不过它们的半血缘姊妹舰兴登堡号则装备了Drh LC/1913双联装炮塔。LC/1912炮塔塔顶装甲为110毫米厚,侧面装甲则为270毫米厚。兴登堡号的新式炮塔则拥有较厚重的装甲防护,其塔顶装甲增至150毫米,侧面装甲则未更动。炮塔总重介于543至558公吨之间;重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装甲的厚度。

以国王级战舰为例,每座炮塔下方均设有一间与旋转弹药吊篮相连接的工作室,吊篮则一路延伸至下方的弹药库。炮塔的旋转是以电子控制的,不过主炮本身的升降则仰赖液压系统。为免起火,炮塔内部的所有元件均是以钢制造的。先前的战舰亦有着类似的炮塔布局。在德弗林格尔级战斗巡洋舰上,前方两座与后方上层甲板的炮塔同样采用这种布局模式,不过最后方的炮塔内,装填室与弹药库的位置是颠倒的。

所有的炮塔都可使主炮上升至13.5度的最大仰角,但在日德兰海战后,这些炮塔均被修改以容纳16度的最大仰角。安装于战舰中轴线的炮塔可左右旋转各150度,不过黑尔戈兰级与皇帝级的雁列式布局炮塔则仅有左右各80度的旋转范围。

1909年至1912年间,黑尔戈兰岛上装有四座双联装炮塔,不过其确切型号不详。德皇威廉二世岸防炮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被德军占领的法兰德斯设置,用以保卫泽布吕赫港。该列阵包含了四门安装于水泥炮座上的305毫米火炮。这些火炮须以人力推动方能旋转;旋转轴心位于主炮前方,后方则装有安置于轨道上的滑轮。所有岸防炮都装有炮盾,可执行全方位射击。负责操作这些火炮的是来自第一海军炮兵团(Matrosen Artillerie Regiment)的水手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万格罗格岛上增设了包含六门火炮的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岸防炮组。1935年希特勒撕毁使黑尔戈兰岛非军事化的《凡尔赛和约》,因此三门火炮被移往该岛安放。1938年时,冯·施罗德岸防炮组被增设至该岛上,并由第二海军炮兵营(II. Marine-Artillerie-Abteilung)负责操作,稍后又改由第122海军炮兵营操作(122. Marine-Artillerie-Abteilung)。当法国于1940年投降后,三门火炮均被移往滨海布洛涅近郊安放,其名称则维持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岸防炮组。这些火炮原先无固定炮座,可360度旋转,但稍后火炮前方建起水泥掩体,主炮的射界因而受到局限;该地的岸防炮拥有50度的最大仰角,并可左右旋转各220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SK L/50 30.5厘米舰炮可发射两种弹药,分别是L/3.1穿甲弹与L/4高爆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炮可发射的弹药种类更为广泛,其中包含L/3.4穿甲弹、L/4.9穿甲弹、L/3.8高爆弹、L/5高爆弹与L/4.8高爆弹,以及特别为岸防炮设计的弹种。穿甲弹与高爆弹的重量介于405至415公斤之间,岸防炮弹则仅重250公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弹种可填充91公斤或34.5公斤的RP C/12主推进装药;这使弹药的炮口初速可达到每秒855米。岸防炮弹种则可填充85.4公斤或41.6公斤的主推进装药。1942年后,穿甲弹开始填充重121.5公斤的RP C/38推进装药;高爆弹则填充143公斤的推进装药。新弹种的炮口初速介于每秒850至855米之间,但轻量化岸防炮弹种的炮口初速可达每秒1120米。

当炮口上扬13.5度时,装载穿甲弹的SK L/50 30.5厘米舰炮可对16,200米外的目标进行射击。在炮塔修正以使最大仰角达到16度后,舰炮射程亦相应地增加至20,400米。在12,800米的距离外,L3穿甲弹可击穿254毫米厚的装甲板;在15,000米的距离外,炮弹的穿透性能递减至仅能击穿229毫米的装甲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305毫米舰炮,其射程远比一战时期来得远。当装载405公斤的炮弹,并将炮口上扬至45度角时,舰炮的最大射程可达32,000米;装载415公斤的炮弹,炮口上扬至49.2度角时,最大射程增至41,300米;装载轻量化的250公斤炮弹,炮口上扬至49.1度角时,最大射程更可达51,400米。

相关

  • 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或称耶诞老人(英语:Santa Claus、Saint Nicholas、Father Christmas,或简称Santa),也常被儿童称为圣诞老公公,西方文化中的一位人物,在圣诞节前夕会发送礼物,此人慷慨大方,经
  • 重抽样统计学中,重抽样(或重采样,英语:resampling)可指下列几种方法:
  • 朝元寺坐标:22°56′01″N 120°35′15″E / 22.933625°N 120.587605°E / 22.933625; 120.587605朝元寺,是位于台湾高雄市美浓区广林里的佛寺,圣严法师曾在此闭关,旁边为锺理和的住
  • 铁拐李铁拐李,亦称李铁拐,相传名为李凝阳或称李洪水,或名李玄,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公元前418年-公元前316年)道教八仙之首。传说能够护佑铁匠与乞丐。铁拐李的身世说法传说颇多。鲁迅的
  • 黎国如黎国如(1955年8月-),安徽六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
  • 冲压冲压是一种冷冲压加工方式,系借助于标准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重击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将其裁切、折弯或塑造成模具所规范的成品形状与尺寸中。冲压加工大致可区分成剪切、弯曲、
  • 加拿大参议院加拿大参议院(英语:Senate of Canada;法语:Sénat du Canada),也译作加拿大上议院,是加拿大国会的一部分,并与下议院及君主组成整个立法机构。加拿大国会上议院是位于首都渥太华的国
  • 小文惠廉小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 Jr.,1846年5月17日-1891年10月5日)是上海第四任圣公会主教。小文惠廉是上海第一任圣公会主教文惠廉的次子,1846年5月17日生于中国上海,就读于普林
  • 森口博子森口博子(1968年6月13日-)出身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的女性歌手、演员。原名花村博美(はなむら ひろみ),血型A型。隶属于NO REASON(第一PRODUCTION系列的艺人事务所)。毕业于福冈市立高
  • 比查尔峰坐标:76°29′S 146°20′W / 76.483°S 146.333°W / -76.483; -146.333比查尔峰(英语:Birchall Peaks)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玛丽伯德地的布洛克湾南部,该山峰在1929年由美国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