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 dations ◷ 2025-10-22 16:51:30 #高等院校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银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截至2015年,共有2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该校定义,这些人可以包括其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学校的教师。曾于1945至1953年担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的阿瑟·康普顿于192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与该校相关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八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分享了四座奖项,分别是:约瑟夫·厄尔兰格和赫伯特·斯潘塞·加塞一起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尔·斐迪南·科里与夫人格蒂·科里一起赢得了194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瑟·科恩伯格和塞韦罗·奥乔亚一起获得了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有丹尼尔·那森斯和乔治·斯内尔一起赢得了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有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共有17位赢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超过其他所有奖项的总和。除丹尼尔·那森斯是在这所学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威廉·莫尔纳尔在该校获本科学位外,其他所有的获奖者都是或曾经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师。

相关

  • 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英语:infant mortality rate,缩写为IMR)是指每1000名活产儿中在一岁前死亡的人口数。这个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指标。由于婴儿死亡率只统计一岁以下的数据,
  • 根管治疗术根管治疗术 (Root Canal Therapy),又称牙髓治疗 (Endodontic Therapy),一般较常听到的俗称为抽神经,粤语称杜牙根,是牙医学中治疗牙髓坏死和牙根感染的一种手术。对于未能以一般
  • 膝关节膝,俗称膝盖,为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半月板为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接连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作用是
  • 宜兰设治纪念馆坐标:24°45′19″N 121°44′58″E / 24.7553170°N 121.749501°E / 24.7553170; 121.749501宜兰设治纪念馆原是台湾宜兰历任行政首长的官邸,建于1906年,与宜兰旧县政府比邻
  •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频道(英语:Quanzhou Television Minnan Channel),又名“泉州台四套”、“泉视四套”,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全部采用闽南语播出的综合频道,以泉州话节目为主、以闽
  • 天津四天津四(英语:Deneb)/ˈdɛnɛb/是在天鹅座中的一颗一等星(英语:first magnitude star)。它也是夏季大三角和本十字这两个星群的端点之一。它是天鹅座中最亮的恒星.也是也是已知最明
  • 上唇嘴唇是在人类及许多动物的脸上一个明显易见的器官,由上下两唇构成。两唇皆为凸出而柔软、并能由内部肌肉牵引而自由移动。唇是一个触觉器官,主要功能为帮助进食以及准确闭合发
  • 前胶原肽酶前胶原肽酶(英语:Procollagen peptidase,EC 3.4.24.14,也被称为“前胶原N-端肽酶”pro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ase,“前胶原氨基肽酶”procollagen aminopeptidase,“氨基前胶
  • 斑喉希鹛斑喉希鹛(学名:Minla strigula),是画眉科希鹛属的一种,分布于不丹、老挝、中国大陆、越南、印度、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尼泊尔。全球活动范围约为815,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
  • 施孝荣施孝荣(1959年7月6日-),台湾屏东县排湾族人,1980年代初、中期台湾校园民歌歌手。施孝荣从小在基督教家庭长大,直到大学四年级时才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对面的台北市召会第三聚会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