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坂知武(1901年4月3日-1997年7月29日),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工程学系教授,台大管弦乐团指导老师,台大合唱团创办人之一,为二战后留于台湾任教的数位日籍教授之一,与矶永吉、松本巍教授三位为在台湾服务时间最长的教授。
高坂知武,1901年生于日本山形县,1925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1930年来到台湾台北帝国大学担任农业工学讲座助理教授。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北帝大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因为战后初期教学资源缺乏,遂留于台湾继续任教,原本的农业工学讲座更名为农业工程学系,高坂知武成为该系的教授。而因为当时农工系机械组仅高坂一位教授,因此开课门数十分惊人,举凡农业机械概论、农机特论、农机试验、农村电化、水力机械、机械动力、电工学要领等。
二战后,中国大陆的学生增加,当时五十岁的高坂知武教授开使在授课空档学习中文,而他使用的讲义也是内文多为汉字,他自编自刻钢版讲义,可见他的教学热忱。
他的教学化理论为实作,常亲自示范机具的使用,也在教学中掺入人生哲理与态度,他的学生在回忆录中第一句便说“对人生态度方面,影响我最深切的,除了父母外,要算高坂先生了”。
专业学术教学之外,高坂教授对于音乐方面也有所通晓,甚至精通各项弦乐器,在当时学生间有弦乐万能博士的称号,在台大任教期间,繁忙的教学工作外更参与创办了台大管弦乐团及台大合唱团,并亲自担任管弦乐团的指导老师直到他离开台湾的前一年(1982),而他的宿舍(温州街20巷2号)更为他的学生当时常常聚会的地点。高坂教授甚至会自行修理提琴,也都是在他的教职员宿舍中完成。1973年,高坂教授退休,但仍以兼任教授之职继续任教长达七年的时间,直到1983年返回日本,在台大服务超过50年。1987年为颁发奖学金最后一次回到台湾,10月24日台大管弦乐团举办迎新高坂教授音乐会。台大农业机械工程学系(原台大农工系机械组,现为台大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为了纪念他对台大的付出与贡献,遂将1989年新落成的教学馆命名为知武馆,是全校第一栋以校内教师为名的建筑物。1997年高坂知武在日本东京千叶县柏市逝世,享年97岁。而在他逝世后一年(1998年)农机系搜集整理其手稿、作品、照片等文献,并在知武馆内设立了高坂教授纪念室,将物品展示其中(当时所用的讲义刻版亦在其中),这间纪念室也是全台大第一间为了纪念教授而成立的纪念室。
在教学上,他是三位留台日籍教授中留任最久的一位,除了教学的热忱外,他对于台湾的农业机械化,也有显著的贡献。
他在台湾的期间,担任了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的顾问,该公司在1960年底在台北松山设厂,也是台湾第一家农机研发制造公司,专门针对农机具的改良。因为当时台湾实施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台湾农村人力因为工商业发展而流失,因此必须以机具的机械化达到提高生效率的效果。高坂教授担任顾问后,延揽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屏东农专、台北工专等校毕业生从事研发工作,并发明了新型耕耘机、喷洒灌溉机具、插秧机、动力微粒喷雾粉机、干燥机等现代机具。直到1985年,台湾农作业机械化程度已达98%,从整地、插秧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干燥等方式全部更新,高坂教授的参与有着莫大的贡献,堪称台湾农业机械化的火车头,吴维健也说道:“在民国35年,全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有农机系,当时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农业都使用人畜力。农机很少人学,更少人教。由于高坂教授的指导,我们才知道亚洲农业必将随欧美走向机械化。”。
教学之外,高坂教授也担任了台大管弦乐团的顾问兼指挥兼指导老师,他对于音乐的造诣与贡献也可圈可点。因为母亲为提琴家,高坂教授对各种提琴类均无师自通,对于音乐的天分,不言而喻。
从台北帝大时期开始,1934年起由高坂教授接任音乐部部长直到终战之后,1963年年高坂教授成立台大管弦乐团,1964年参与台大合唱团的成立,1968年也参与了台大交响乐团的成立,对于台湾大学的音乐之苗参与极为热心,甚至从顾问、指挥、编曲到亲自演出通通参与过,而因为他能够演奏各种弦乐乐器,在当时甚至尊称他为弦乐万能博士。除了校内的音乐贡献,他也参与了中华弦乐团(1958-)、中国青年管弦乐团(1965-)、台北室内交响乐团(1966),及台北室内乐研究社(1966)等的演出,在忙碌的教学空档中对于音乐依旧保有高度的热忱。
高坂教授在1983年返回日本后并非与台大从此断线,他在1987年用他的薪水成立了高坂知武教授奖学金奖励学生的学习。
高坂教授也接受农复会委托调查,完成《一九五二年台湾省农机具调查报告》已得知台湾农村传统农机具使用情形,该调查是1920年台湾总督府《台湾之农具》之后的第二次普查,搜集了11大类共159种传统农机具,完整记录了各个农机具的规格、用途、特点、使用方法,并摄影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