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

✍ dations ◷ 2025-04-04 07:15:43 #计算与社会,科技伦理学,伦理学分支

后设伦理学
规范性 · 描述性
效果论
义务论
美德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善与恶 · 道德

生物伦理学 · 网络伦理 ·
神经伦理学(英语:Neuroethics) · 医学
工程 · 环境
人权 · 动物权利
法律 · 媒体
商业 · 市场营销
宗教信仰 · 战争

正义 · 价值
权利 · 责任 · 美德
平等 · 自由 · 信任
自由意志 · 同意
道德责任

孔子 · 孟子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 阿奎那
休谟 · 康德
边沁 · 密尔
齐克果 · 尼采
罗尔斯  · 诺齐克  · 辛格

伦理学主题列表
伦理学家名录

网络伦理(英文:Cyberethics)是与计算机通信有关的伦理学研究,涵盖了用户行为、计算机被编程的目的以及计算机通信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多年来,部分国家的政府制定了有关法规,而许多相关组织也制定了有关网络伦理的规定。当前,网络伦理主要研究的问题有:

詹姆士·摩尔(英语:James H. Moor)在论文《什么是计算机伦理》中认为计算机的发展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二战之后的四十年,是计算机的发展与成熟阶段;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是计算机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渗透阶段,是计算机改变人类生活的阶段,因此第二时期又可以称作网络发展时期,网络伦理问题就发生于这一时期 。

在十九世纪后期,照相机的发明引发了与当今互联网类似的道德争论。在1890年的《哈佛法律评论》研讨会上,塞缪尔·沃伦(英语:Samuel D. Warren)与路易斯·布兰迪斯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将隐私定义为:“对于尊严、个性和人格是至关重要的。隐私对于人的独立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好比说,一个人的生活中应当有一个区域完全处于他或她的控制之下,该区域不该受外界干扰。剥夺隐私甚至可能危害一个人的健康。”100多年后,出现在互联网上,以及因政府和电子商务的需要而提供予第三方的隐私数据激增,使得互联网隐私成为了新一场有关个人隐私争辩的中心 。

隐私可以细分为三个要素——“保密性、匿名性和孤独性”——以限制他人对个人的访问权限 。保密性是指保护个人信息免于自由传播。匿名性是指个人免受不必要关注的保护权。孤独性是指个人与他人缺少身体上的亲近。

每个人在进行交易和注册服务时可能会使用个人信息。遵守道德的企业通过保护信息的安全来保障其客户的隐私,这些信息可能导致保密性、匿名性和孤独性的丧失。在互联网上免费使用或共享信用卡信息、电话号码、姓名、地址可能会导致隐私丧失。

欺诈和假冒是指一些由于直接或间接滥用私人信息而发生的恶意行为。由于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私人信息,故此身份盗用事件亦急增。例如,2002年有700万美国人成为身份盗窃的受害者,2011年有近1200万美国人成为身份盗窃的受害者,这使其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犯罪。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样也有网络诈骗事件,2016年至2018年人民法院审理的网络犯罪案件中,30%以上涉及诈骗罪,占比最高。2017年网络诈骗案件占全部诈骗案件的7.67%,2018年占比增至17.61%,近20%的网络诈骗案件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进行诈骗。

如今,数据仓库用于收集和存储大量个人资料和消费者交易历史记录。它们可以在不定的时间内存储海量的消费者数据。因此一旦数据库出现问题,就可能会泄露大量个人资料。导致个人资料保密性受到削减的主要原因包括数据库、cookie、间谍软件等等。

如今,部分地区的个人信息盗窃保护业务正在增长,例如美国的救生锁(英语:LifeLock)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腾讯公司等都提供个人隐私保护服务。

长期以来,关于网络伦理的道德辩论一直涉及产权这一概念。关于互联网的哲学研究经常围绕信息自由。但产权争议往往是在信息产权受到侵犯或无法确定是否受到侵犯时发生的。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像mp3般的压缩技术出现,为对等网路文件共享打开了大门。这也使得用户可以相互匿名传输文件,这种技术可追溯至以前的Napster及其他程序;现在则可透过网络传输协议(例如BitTorrent协议)使用。但是,其中大部分是受著作权保护的数据,并且非法分享给其他用户。上传受著作权保护的数据是否合乎道德则成为了另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软件所有权方面,也能看到有关知识产权的类似辩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是针对专有软件和开源软件两种相反的授权方式。支持知识产权的一方认为,若不进行限制,软件的质量就会降低。因为相关公司会欠缺刺激销售的诱因,令其不会在软件开发上花费数周和数月。一个与此相反的论点是,当产权所有者不再拥有知识产权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则简单得多。

随着数字版权管理软件推出,对数字版权进行管理(DRM)是否合乎道德提出了新的问题。支持者认为和私有财产需要用锁来防止盗窃一样,知识产权也需要DRM来防止未授权使用,保护著作权并确保开发者获得持续的收入。反对者则认为DRM无法有效阻止侵权,只能给正版用户带来不便,同时还会帮助大公司阻碍竞争和创新。

此外,由于数字版权管理软件系统能够对访问其资料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活动进行跟踪,因此可能会导致用户隐私受到侵犯。

在可访问性、审查制度和过滤这些议题上,存有许多道德问题,这些议题在网络伦理中具有多个分支。它们继续挑战人类对隐私、安全和社会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开发者以保护和安全的名义创建了各种过滤机制。如今,内容控制软件也出现在互联网上。互联网审查和过滤用于控制或禁止信息的发布或访问。关于人们应该自由获取信息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还是应该受到审查机构的保护,使之免受有害;不雅或非法内容的侵害也成为了网络伦理研究的主要探究问题。对未成年人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同样引起了很多关注,许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提高大众认识并控制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访问。

审查或过滤不仅只以小规模进行,也有是在政府创建大型公司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审查防火墙,用于审查和过滤其公民以及其境内任何人访问的在线内容。国家控制访问权的最著名例子之一是防火长城,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运营的审查和监视项目。另一个例子是2000年的反对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联盟——法国犹太学生联盟与雅虎美国和雅虎法国。法国法院宣布:“法国互联网用户访问包含纳粹物品的拍卖网站构成对法国法律的违反和对该国“集体记忆”的犯罪,并且在网站上展出此类物品的简单行为同样是违法的。例如,在法国网站展示类似于纳粹穿着的制服,徽章或标志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第R645-1条,因此被视为对内部公共秩序的威胁。” 由于法国的司法裁定,许多网站必须遵守网站所属国家/地区的法律。

信息自由,即言论自由以及搜索,获取和分享信息的自由,提出了谁或什么事物拥有网络空间管辖权的问题。信息自由权通常受到有关国家,社会和文化的限制。

对于与互联网相关的问题,通常存在三种观点。首先是关于互联网是政府公民发布和访问的一种媒体形式的论点,因此,每个政府都应在各自管辖范围之内对互联网进行监管。第二种观点由约翰·佩里·巴洛的《网络独立宣言》中被提出:“工业世界的政府们,你们这些令人生厌的铁血巨人们,我来自网络世界——一个崭新的心灵家园。作为未来的代言人,我代表未来,要求过去的你们别管我们。在我们这里,你们并不受欢迎。在我们聚集的地方,你们没有主权。”第三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取代了诸如国家边界之类的所有的有形边界,应将权力授予国际机构,因为在一个国家中合法的东西可能在另一个国家中是违法的。

与信息自由有关的道德问题有关的一个问题是数位落差。这指的是有权使用数字和信息技术的人与完全没有或根本没有访问权的人之间的社会鸿沟。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位落差被称为全球数位落差。

在性取向、近亲性行为、与未成年人之间或未成年人之间的性行为、上传和观看色情制品等性议题上,一直存有伦理争议。就其产生的问题而言,部分学者研究了在线色情行业的历史发展和用户观看的内容。最大的网络伦理辩论之一是关于在线色情制品的管制、发行和可访问性。色情制品通常由政府管制,并根据法律规定观看色情制品的最低年龄以及可接受或不接受哪种色情制品。在线色情制品的管辖权带来了监管的问题。对于儿童色情更是如此,这是在大多数国家是非法的。当色情涉及暴力或动物时也会被大多数国家限制。

赌博经常是伦理辩论中的话题,因为有些人认为赌博本质上是错误的,支持禁止或规制之。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合法。在这些极端之间,存在着关于政府应允许哪种赌博以及应允许在何处进行赌博的多种观点。对赌博的辩论迫使立法者处理各种问题,例如成瘾、税收、生活、体育、有组织犯罪、神经生物学、自杀、离婚和宗教。由于存在争议,赌博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国家范围内被禁止或受到严格控制。互联网的可访问性及其穿越地理边界的能力导致了非法在线赌博,通常是离岸操作 。多年来,合法和非法的在线赌博都呈指数增长,这导致监管方面的困难。如此巨大的增长使某些人对网上赌博是否合乎道德提出了质疑。

以下组织致力于网络伦理:

下面列出了四个针对IT专业人员的道德准则的著名示例:

1989年1月,互联网架构委员会在RFC 1087号中将以下四项活动定义为不道德且不可接受的活动:

公平信息惯例守则基于五项原则,概述了个人数据保存系统的要求。美国卫生、教育及福利部于1973年实施了这些要求:

计算机伦理学研究所于1992年定义的伦理价值观,其意义是通过道德手段促进技术发展,并作为计算机道德的规则:

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英语:I(ISC)²),是一个旨在创造安全网络世界的协会,进一步定义了自己的道德规范。该守则基于四个规范,并具有序言。

道德守则序言

社会的安全和福利、大众的利益,对雇主的勤勉尽责、专业胜任义务,均要求我们遵守且被视为遵守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因此,严格遵守本规范是获得认证的必要条件。

道德规范准则

功利主义 · 归结主义 · 义务论 · 关怀伦理学 · 德性伦理学 · 情绪主义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奥古斯丁  · 阿奎那 · 斯宾诺莎 · 休谟 · 康德 · 黑格尔 · 叔本华 · 边沁 · 密尔 · 齐克果 · 西季威克 · 尼采 · 摩尔 · 罗尔斯 · 威廉姆斯 · 麦基 · 麦金泰尔 · 辛格 · 帕菲特 · 斯坎伦 · 内格尔 · 泰勒 · 阿苏尔门迪(英语:Joxe Azurmendi)

相关

  • 野史野史又称稗史,是指正史上无纪录,或者正史上纪录为“传闻”的史事,多是民间的街谈巷说及遗闻佚事。惟野史不一定虚假,《汉书·艺文志》引如淳之言,“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
  • 左肺动脉肺动脉肺部的动脉,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肺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动脉不同,肺动脉中运输的是去氧血而非带氧血液。肺动脉携带去氧血由右心室打出,在肺部交换气体后,打入左心房
  • 法国海外部法国海外部(法语:Ministère des Outre-mers),是法国政府部门之一,负责法国海外领地事务。现任部长维克托兰·吕勒尔(Victorin Lurel),2012年5月16日上任。5个海外省及大区
  • 南台湾南台湾,为台湾南部地区的简称。范围定义有许多种,通常指台湾西南部地区(位于东南部的台东县通常另归类为东台湾)。以高雄与台南两大城市组成双核的区域核心,并形成台湾第三大的高
  • 弥浓东门楼弥浓东门楼,位于今台湾高雄市美浓区,是清代弥浓庄的东门,面临美浓溪。乾隆20年(1755年),基于防卫的需要,弥浓庄东栅门加建门楼,是弥浓庄四个栅门中唯一的城门楼。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 尸骨骷髅或者髑髅、骸骨是已死的动物或人腐化或被吃剩的骨头,经常是死的象征,常被化身为死神或鬼的形像,也被当作材料,制成骨器。骨头常是坚硬的象征,也是人有气节的具体拟物化即“骨
  • 约翰·弗伦奇,第一代伊普尔伯爵约翰·登顿·平克斯通·弗伦奇,第一代伊普尔伯爵,KP,GCB,OM,GCVO,KCMG,ADC,PC(John Denton Pinkstone French, 1st Earl of Ypres,1852年9月28日-1925年5月22日),英国陆军元帅。弗伦奇出
  • 马其顿人马其顿人(西里尔字母:Македонци,拉丁字母:Makedonci)也称马其顿斯拉夫人,指的是主要居住在北马其顿的一支南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实际上是同一民族。马其顿人以马其顿语
  • 欧洲人权公约《欧洲人权公约》(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ECHR)全名为《欧洲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
  • 2019冠状病毒病罗马尼亚疫情2019冠状病毒病罗马尼亚疫情,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在罗马尼亚发生的情况。2月26日,罗马尼亚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于3周前自意大利返回罗马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