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

✍ dations ◷ 2025-04-05 00:20:25 #彝语
彝语,是彝族语言的总称,属于汉藏语系缅彝语支,分布在中国云贵川及广西等地区,使用人数约610万。有专门的文字彝文。彝语内部差异很大。可以分为6个方言,二十多个土语。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有:各方言条目有更详细的语音介绍。早期的彝文是表意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表音节符号加入到彝文中,成为表意为主、表音为辅的意音结合的意音文字,称为老彝文。老彝文并非规范统一的文字,不同地区的老彝文有很大的差异。汉朝已经有关于“彝经”的记载。云南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ꀊꏂꃀ),其原著就是用彝文写的。1970年以后在老彝文的基础上,整理出凉山规范彝文和云南规范彝文。其中凉山规范彝文推行最广,已经被Unicode收录。凉山规范彝文是一种纯粹的音节文字,不再表意。彝语属于分析语,通过大量使用虚词、并辅以少量重叠和内部屈折来展现语法手段。基本语序为主+宾+谓(SOV)。彝语词汇主要分为实词和虚词。其中实词中的名词在彝语中没有性别、数、格的变化,数词修施名词需使用量词;动词无人称、时态变化;形容词无比较级和最高级,通常置于被修饰主体的后面并且需要结构助词修施。在虚词中,彝语没有冠词,而大部分句子的语法关系需使用助词表现:助词包括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此外彝语中亦使用介词和连词,介词通常置于宾语后。

相关

  • 菌物总界菌物总界(Holomycota,.mw-parser-output .smallcaps{font-variant:small-caps}.mw-parser-output .no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Liu et al. 2009)是单鞭毛生物的一个演化
  • 三苯甲烷三苯甲烷,也称三苯基甲烷,是一种芳香烃,化学式为(C6H5)3CH。这种无色固体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三苯甲烷是许多人工合成染料的基础,这些染料被称为三芳基甲烷染料,其
  • β射线β粒子(英语:Beta particle),又译贝塔粒子或贝他粒子,指的是当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所释出的高能量电子或正电子。β衰变有两种:β−衰变与β+ 衰变。β−衰变会产生电子,而β+ 衰
  • 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意大利语:Rai - Radiotelevisione Italiana),简称RAI,是意大利的公共广播机构,隶属于经济财政部之下。开设有许多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是欧洲广播联盟的23个成员之
  • 苔藓植物门藓类植物门(学名:Bryophyta)是植物界的一门,是一类一般在1到10公分高左右的微小且柔软的有胚植物,但也有些物种会比较高大。只要有潮湿的环境与阳光照射就能轻易生长,没有花朵或种
  • 甲壳亚门见内文甲壳亚门(学名:Crustacea)是由非常大的一组的节肢动物门形成的,通常被当作是一个亚门,包括常见的物种,例如螃蟹,虾,龙虾,淡水龙虾,磷虾,和藤壶等等。这些物种通过对非常不同的环
  • 索尔斯伯利罗伯特·阿瑟·塔尔博特·加斯科因-塞西尔,第三代索尔兹伯里侯爵,KG,GCVO,PC(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 3rd Marquess of Salisbury,1830年2月3日-1903年8月22日),英国保
  • 核糖体结合位点核糖体结合位点(英语:Ribosome-binding site),简称RBS,是位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在翻译起始时可结合核糖体的序列。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为夏因-达尔加诺序列(SD
  • 头盔盔或称胄、鍪、牟,也称头盔,是具有对头部非一般保护能力的帽。古代盔主要由皮革、棉布、麻布与金属制成,近世亦用树脂或塑胶制成。今日军用盔多采用抗弹纤维制成。民用盔常在人
  • 存储程序结构冯·诺伊曼结构(英语:Von Neumann architecture),也称冯·诺伊曼模型(Von Neumann model)或普林斯顿结构(Princeton architecture),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