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泊尔领土争端

✍ dations ◷ 2025-09-15 05:52:30 #印度-尼泊尔边界争议

印度与尼泊尔长期存在着领土争端。在中、尼、印三国领土交汇处处有一块名为卡拉帕尼(Kalapani)的争议领土,面积约75平方公里,争议区有三个村庄,它们是:Kuti(即Kuthi,位于30°19′01″N 80°46′01″E / 30.31694°N 80.76694°E / 30.31694; 80.76694)、Gunji(30°10′47″N 80°50′25″E / 30.17972°N 80.84028°E / 30.17972; 80.84028)和Knabe(即Nabi,位于30°12′18″N 80°50′13″E / 30.20500°N 80.83694°E / 30.20500; 80.83694)。该争议区正位于中印实控线附近,它的战略价值十分重要。1816年,在战争中惨败的尼泊尔与英属印度签订条约(苏高里条约,Sugauli treaty),割让领土,约定以马哈卡利河(Maha Kali river,印度境内称Sarda河)为两国边界线的一段。但马哈卡利河的源头究竟是哪条河流,该条约中并没有交代清楚,尼印两国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尼泊尔认为Limpiyadhura是正源,而印度坚称里普列克山口(Lipu Lekh pass)才是河流的源头,卡拉帕尼的领土争端由此产生。尼泊尔边境问题专家潘特称,1962年,印度在与中国的边境战争中失败,在撤退过程中,印军忽然意识到卡拉帕尼的战略价值,于是突然出兵占领了这块地方,以作为针对中国的战略缓冲地带。

尼印双方另一块争议领土名为苏斯塔(Susta),面积约140平方公里,位于尼泊尔南部边境。当初根据条约,英属印度与尼泊尔的边境线中,有一段庶甘达基河,但甘达奇河在后来的岁月中改道,而苏斯塔这块领土也因此被印度视为自己的国土,并出兵加以占领。尽管尼泊尔一直以来对此表示不满,但印度方面始终宣称“甘达基河现在的走向才是决定性因素”,并要求尼泊尔方面放弃对苏斯塔的主权要求。为此,不断有大批尼泊尔学生聚集到印度大使馆前,抗议印方侵占尼泊尔领土。尼泊尔官员塔帕声称,“我们的北部边界没有问题(指同中国)”,为了防止国内反华活动,他又称,“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南部边境的问题(与印度)”。

2020年5月起,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印度在里普列克山口修路的游行示威,众多示威者前往印度大使馆抗议。

2020年6月12日,尼泊尔边防武警击毙了一名印度西塔马尔希市的居民,并击伤另外2名印度人,引起了印度方面的不满。随即在6月13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位于中印边境的里普列克山口等尼印争议地区划为尼泊尔的明确领土,并在印度-尼泊尔边境的15个边防哨所部署武装警察部队。这一系列的举动引发印度的愤怒回应,而尼泊尔在里普列克山口的行动则很明显地更符合中国在附近地区的利益,尼泊尔此举被印度认为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但截止2020年6月17日,尼泊尔与印度尚未爆发武装冲突。

相关

  • 系统发生树系统发生树(英语:phylogenetic tree)又称演化树或进化树(evolutionary tree),是表明被认为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种间演化关系的树状图。是一种亲缘分支分类方法(cladogram)。在图中,每
  • 定鞭藻门Class PavlovophyceaeClass Prymnesiophyceae定鞭藻门(学名:Haptophyta)是一类真核生物,属于多貌生物定鞭隐藻类,曾被归类于囊泡藻界。1955年Parke等引入了"定鞭"(Haptonema)来描
  •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拉丁语: radius; 德语:Stäbchen;英语:rod cell),是视网膜上与视锥细胞相称的一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心周围,且较视锥细胞对光更敏感,几乎主要全部用于夜视力,并作为外围
  • 透明质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intracellular fluid(ICF)),又称胞质溶胶(cytosol)、基本细胞质(fundamental或ground cytoplasm)、透明质(hyaloplasm)。为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容
  • DNA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英语:Topoisomerase;type I:EC 5.99.1.2,type II:EC 5.99.1.3)是一种异构酶,能使DNA长链断裂与接合。专门参与DNA拓扑构形(DNA topology)改变的过程,最早的发现者是出身台湾
  • 全球互联网使用率此条目为全球互联网使用率,整合了有关表格、图表、地图以及使用率等条目或资料。卡尔纳僵尸网络为骇客以“2012年互联网普查”的名义使用骇客技术对420,000名用户进行网络使
  • 范晔范晔,可以是下列人物:
  • 斐迪南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斐迪南一世(德语:Ferdinand I,1503年3月10日-1564年7月25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起;1558年加冕)。他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1526年-1564年)。斐迪
  • Adobe MuseAdobe Muse是个建立网站的程式,它允许设计人员建立固定,流畅和适应的网站,而无需编写任何代码。 Muse生产静态网站,用户可以自由与任何托管服务提供商托管他们的网站。 用户可以
  • 天梭菊石见内文天梭菊石(学名:)是生存在晚白垩纪海洋中的一属菊石。其化石被发现于秘鲁、尼日利亚、喀麦隆和法国等地。天梭菊石的壳口形状特殊,近似于正三角形。其壳体的直径可达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