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为清朝江苏省下属的道级行政区之一,辖管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顺治年间驻地为太仓,康熙时期驻地为苏州,雍正之后驻地为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乙卯,置分巡苏松兵备道,隶江宁巡抚:260,道署驻太仓州:260,下辖苏州、松江2府:260,兼理粮储、水利、农务:260。康熙二年(1663年),增辖常州府,改设为分守苏松常道:260,道署移驻苏州。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裁分守苏松常道:260。
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丁亥:260,复置分守苏松常道,驻苏州府:260,下辖苏州、松江、常州3府:260。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一月癸巳,裁苏松常道:260,苏州、松江2府由督理苏松常镇粮储道兼理:258、260,常州府往属江镇道:259、260。
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己巳,复置分巡苏松道:260,驻苏州府,下辖苏州、松江2府:260。同月,升苏州府太仓州为太仓直隶州:270,仍以分巡苏松道领之。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壬寅:260、263,置太通道:263,太仓直隶州往属之,分巡苏松道移驻松江府上海县:260、263,兼管上海关税务:260。雍正九年(1731年),加兵备衔:260。同年,建道署于上海县城大东门内。
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丙午:260、263,裁太通道:263,太仓直隶州还属分巡苏松兵备道:260、263,分巡苏松兵备道改称为分巡苏松太兵备道:260。乾隆十三年(1748年),关防为分巡苏松太仓等处地方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衔:260。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丁未,兼水利衔:260。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丙子,因苏州府改由督理苏松常镇太粮储道管辖:258、260,道名改为分巡松太兵备道兼管水利:260。嘉庆十七年(1812年)五月乙亥:258、260,因督理苏松常镇太粮储道不再分巡地方:258,苏州府还属分巡松太兵备道兼管水利:258、260,道名改为分巡苏松太仓兵备道兼管水利:260,通常简称为苏松太仓道或苏松太道。
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兼治军民,除了拥有道标营兵力外,也有权调动辖区之内的绿营兵卒,因此苏松太道台虽是文职官吏,但是实际上也掌握一部分军权。这与一些特殊地方的道台(如台湾道)颇为相似。
苏松太道道员属重要官员,虽为正四品官,但任满之后大多都升为正三品按察司(正三品)或从二品布政司,也有直接升巡抚至总督的例子。
自雍正之后,苏松太道道台衙门设在上海县城大东门内,今上海市黄浦区(原南市区)的巡道街上。该衙门兴建于雍正九年(1731年),占地14亩,如今尚有上海道衙门遗址可寻。
*霸昌道 · 通永道 · 清河道 · 天津道 · 大顺广道 · 热河道 · 口北道 · *奉锦山海关道
雁平道 · 归绥道 · 冀宁道 · 河东道
济东泰武临道 · 登莱青胶道 · 兖沂曹济道
开归陈许郑道 · 河北道 · 河陕汝道 · 南汝光道
西干鄜道(陕西粮储道兼巡) · 潼商道 · 延榆绥道 · 凤邠道 · 陕安道
兰州道 · 宁夏道 · 平庆泾固化道 · 巩秦阶道 · 甘凉道 · 安肃道 · 西宁道
镇迪道 · 伊塔道 · 阿克苏道 · 喀什噶尔道
*安庐滁和道 · 凤颍六泗道(皖北道) · 徽宁池太广道(皖南道)
江宁道 · 淮扬海道 · 徐州道 · 常镇通海道 · 苏松太道 · 太通道
杭嘉湖道 · 金衢严道 · 宁绍台道 · 温处道
福宁道(福建粮储道兼巡) · 延建邵道 · 兴泉永道 · *台湾道 · 汀漳龙道
南抚建道(江西粮储道兼巡) · 饶广九南道 · 吉南赣宁道
武昌道 · 汉黄德道 · 安襄郧荆道 · 荆宜道 · 施鹤道
岳常澧道 · 长宝道 · 辰沅永靖道 · 衡永郴桂道
广肇罗道 · 惠潮嘉道 · 南韶连道 · 高雷阳道 · 琼崖道 · 廉钦道
桂平梧郁道 · 左江道 · 右江道 · 太平思顺道
云武道 · 迤东道 · 迤西道 · 临安开广道 · 迤南道
贵州粮储道 · 贵东道 · 贵西道
*成绵龙茂道〔盐茶成绵道、松茂道〕 · 川北道 · 川东道 · 永宁道〔川南永宁道〕 · 建昌道 · #康安道 · #边北道
#奉天洮昌道 · #临长海道 · #锦新营口道 · #兴凤道
#吉林西南路道 · #吉林西北路道 · #吉林东南路道 · #吉林东北路道
#瑷珲道 · #呼伦道 · #兴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