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

✍ dations ◷ 2025-08-29 04:26:21 #黄蜂
细腰亚目 Apocrita 请见正文黄蜂,又称为胡蜂、马蜂、虎头蜂,是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其中又分为许多科。雌蜂身上有一根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黄蜂的卵常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在每个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丝质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 幼虫梭形,白色,无足,体分13节。成虫后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贮在此囊中,于体内呈游离状。 蛹为离蛹,黄白色,颜色随龄期而加深,体内已不再有排泄物与囊,等待羽化。 羽化成熟后就破茧而出,变成完整的黄蜂了。 黄蜂成虫时期的身体外观亦具有昆虫的标准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和一对触角;同时,它的单眼、复眼与翅膀,也是多数昆虫共有的特征;此外,腹部尾端内隐藏了一支退化的产卵管,即有毒蜂针。体长是14-18mm。黄蜂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每个阶段的身体外观都不同。由卵孵化后的幼虫尾部仍附着于巢穴底,即使窝巢是倒吊的也不至于摔落,并且由工蜂负责喂食,待发育成熟时身躯由晶莹剔透逐渐转为明黄色,接着在穴口封上一层薄茧并化成蛹,等到羽化为成虫后就破茧而出,从卵到羽化只需要二到三星期的时间。幼虫阶段是以其他小虫为食,尤其是毛毛虫。蚂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木浆所造成的,而非蜂蜡。这一点与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马蜂巢马蜂巢内部结构

相关

  • 调理素调理素(英语:Opsonin,来源于希腊语:opsōneîn,意思是准备进食),是通过标记免疫应答抗原或标记死细胞用于再循环来增强吞噬作用的任何分子。调理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是一种分子
  • 候鸟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对昆虫则称为“迁飞”,对鱼类则称为“洄游”,对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
  • 加勒比加勒比可以指:
  • 迷因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菊花台菊花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市区西南雨花台区安德门外,是一座海拔不足一百米的小山丘。1947年起为太平洋战争中中国驻东南亚外交使节九烈士墓所在地。菊花台一带在六朝时称“
  • 瓦拉赫奥托·瓦拉赫(德语:Otto Wallach,1847年3月27日-1931年2月26日),德国化学家,1910年以研究脂环族化合物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847年,瓦拉赫出生于柯尼斯堡,他的父亲是一位信仰路德教的
  • 苏格兰高地苏格兰高地(英语:Scottish Highlands;苏格兰盖尔语:A' Ghàidhealtachd;低地苏格兰语:Scots Hielands)是苏格兰高地边界断层以西和以北的山地的称呼。许多人将苏格兰高地称为是欧洲
  • 菊类植物菊类植物(学名:asterids)是在APG 分类法、APG II分类法、APG III分类法及APG IV分类法所确立的被子植物分支之一,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植物类群,和蔷薇分支一起组成双子叶植物纲
  • 李安民李安民(1946年9月-),生于重庆,籍贯四川大竹县,中国数学家,四川大学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1年获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 水杨酸类药物水杨酸(英语:Salicylic acid,源于拉丁文的“杨柳” salix),又名柳酸、邻羟基苯甲酸、2-羟基苯甲酸。水杨酸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松节油,不易溶于水,20°C时溶解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