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林 (天文学)

✍ dations ◷ 2025-08-13 04:03:50 #有机高分子,生物起源,天体化学

托林(英语:tholin,来自古希腊语:θολός,“不清澈的”)是一种存在于远离恒星的寒冷星体上的物质,是一类共聚物分子,由原初的甲烷、乙烷等简单结构有机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但它并不是单一的纯净物,并没有确定的化学分子或明确的混合物与之对应。托林通常为浅红色或棕色的外观。托林无法在今日的地球自然环境下形成,但在外太阳系以冰组成的天体表面有极大的含量。

在太阳系以外,哈勃空间望远镜使用近红外线照相机和多目标分光仪在距离地球220光年的年龄4.2亿年恒星 HR 4796A 旁发现。

在海卫一和土卫六上的托林是富含氮的有机物,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照射这两颗卫星富含氮和甲烷的大气层而形成。海卫一的大气层含有99.9%的氮和0.1%的甲烷,而土卫六的大气层则是98.4%的氮,1.6%的甲烷和痕量的其他气体。这种大气层中的衍生物和太阳辐射照射水的包合物与甲烷、乙烷等有机物而产生的“冰托林”是不同的,冥族小天体 Ixion 表面即含有大量冰托林。

在彗星、半人马小行星以及许多外太阳系的冰卫星表面有许多冰托林存在。土卫六大气层的橘红色云雾和半人马小行星的表面被认为有托林的存在。托林可能也在年轻恒星旁的原行星盘存在,参见 HR 4796A。部分科学家假设早期的地球曾经因为受到富含托林的卫星撞击,使有机物进入地球,成为生命诞生的原始物质,请参见米勒-尤里实验。不过在24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使地球大气层中产生氧自由基,使托林无法在今日的地球存在。

一个解释托林形成的理论模型是氮和甲烷分子被高能粒子和太阳辐射分解和离子化后,形成乙烯、乙烷、乙炔和氰化氢等其他小的简单分子和阳离子,接着形成苯和其他有机分子。这些分子经过聚合成以较大分子为主的气凝胶,凝结后沉积于行星表面。

"Tholin" 这个词是由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他的同事比斯恩·卡哈(英语:Bishun Khare)所创的词,用来形容在他们自己的米勒-尤里实验仪器中混合气体内获得的难以定性的物质,而相同的物质也在土卫六大气层中被发现。它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但常被用来指行星表面泛红的有机物质。

托林在低压环境下形成时往往在分子中包含氮原子,如果在高压下形成,氮原子就可能位于分子的终端位置。

托林可以作为天体表面防止紫外线辐射的有效屏障。

多种土壤中的细菌以托林作为它们的唯一碳来源。因此托林被认为是自养生物演化出现以前异养生物的第一批食物。

相关

  • 大环内酯大环内酯(macrolides),或称大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英语:cladinose)及去氧糖胺(英语:desos
  • 罗伯特·欧文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年5月14日 - 1858年11月17日),英国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与合作社制度概念的提倡者,也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欧文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店长、后来成为了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 Ludwig Michael
  • 中苏协定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俄语:Соглашения об общих принципах для у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вопросов между Союзом
  • 氪气3d10 4s2 4p62, 8, 18, 8蒸气压第一:1350.8 kJ·mol−1 第二:2350.4 kJ·mol−1 第三:3565 kJ·mol主条目:氪的同位素氪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Kr,原子序数是36,是一种无色
  • 后宫清朝后宫,此页面叙述的是清朝帝王后宫的相关制度。清朝后宫中除皇帝外,还有他的妻妾、儿女、母亲,服务的宦官、宫女以及其他为皇室服务的仆役。后金建立初期,努尔哈赤的妻妾尚无
  • 亚联客运亚联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联客运,总部位于新北市新店区。为亚通巴士集团投资的公司之一,车辆涂装与亚通客运相同。
  • 陶红陶红(1969年5月11日-),中国大陆女演员。在重庆忠县新立出生,4岁(一说6岁)时随母亲到宁夏银川。其父是银川大学的教授。11岁考入宁夏艺术学校,199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
  • 黄平县黄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66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3万。苗族为主,通用苗语黔东方言。邮政编码556100,县政府驻新州镇。黄平县下辖
  • 苦 (佛教)苦(梵语:दुःख,转写:duḥkha,巴利语:dukkha),佛教术语,字面意义为痛苦、不安、不满足等。这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教义之一,为四圣谛之一 。梵文duḥkha,汉传佛教一般译为“苦”,或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