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脱失

✍ dations ◷ 2025-11-25 06:53:14 #色素脱失
色素脱失(英语:Depigmentation)的成因是由于皮肤的淡化或色素的损失。色素脱失可能是由许多局部性的,或系统性的状况而引起。其可能是部分脱失(如由皮肤损伤导致的),或完全脱失(如由白癜风引起的);亦可能为临时性(例如花斑癣),或永久性的(例如白化病)。最常见的皮肤的色素脱失是与出生时患有白癜风的人士有关,该病是最常见的后天慢性色素脱失疾病的其中一种,这些人士会产生不同的浅色的皮肤区域和自然的较深色皮肤区域。色素脱失一般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总体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可能是具有遗传因素的个体在多种内外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神经精神)激发作用下引起;或,内分泌代谢异常等,或者酶促反应的抑制或受阻,从而导致酪氨酸酶系统的抑制所引起;或黑素细胞遭到破坏所引起,最终引起色素脱失。脱色现象可能出现于疾病治疗中,例如治疗黑色素瘤的过程中:黑色素瘤是由于黑色素细胞的癌变所引起,治疗时会引起肌肤色素的脱失;或如原田病(英语: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的治疗过程中:原田病(英语: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恢复期时主要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剥离的变化,少部分可见色素脱失的现象;伤口结痂并脱落后,原伤口处可能出现的暂时性脱失现象;或再生医学于皮肤疾病的治疗方面上的应用;等等。脱失现象亦可能出现于皮肤美白剂作用于肌肤上时。某些中草药的提取物会产生色素脱失现象;丁基羟基茴香醚亦可能产生不同作用路径所导致的色素脱失现象。色素脱失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焦虑、情绪不良、睡眠不佳等。白癜风是一种最常见的后天慢性色素脱失疾病,其罹患率为1-4%,原因可能是黑色素细胞遭受破坏。白癜风的病灶处之功能性黑色素细胞因不明致病机理而消失;因为非分节性病人血中因含有抗黑色素细胞IgG抗体之存在,所以白癜风被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白癜风可以分为非分节型白癜风(Non-segmental Vitiligo)与分节型白癜风(Segmental Vitiligo)。非分节型白癜风被认为与皮肤的自体免疫攻击黑色素细胞有关;分节型白癜风是一种特殊型的白癜风,其病灶分布于单侧的神经节段上,机转被认为与周边交感神经机能异常有关。如果病案个体决定使用美白程序来均匀肤色,可以使用含有有机化合物(莫诺苯宗(英语:monobenzone))的局部软膏来减少其他剩余的肌肤色素。对于顽固色素沉着病变,可考虑使用Q-转换红宝石激光(Q-switched ruby laser)、冷冻疗法,或TCA疗法等,使皮肤保持无多余色素。

相关

  • 脑死脑死(或称脑死亡,英语:Brain death),作为死亡判定的准则之一,通常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部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近年以来,脑死已经成为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人若停止
  • 透色门透色门(Percolozoa)是古虫界的一门,包括许多可以在变形虫、鞭毛虫、囊状形态之间切换的物种。
  • 最高人民会议执政党(607):参政党(72):无党派(8):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题最高人民会议(朝鲜语:최고인민회의/最高人民會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人民会议代表经朝
  • 自我伤害自我伤害(英语:Self-harm),又称自残(self-injury),是指有意且直接地伤害身体组织的行为,当事人一般没有自杀的意图。较近期的文献多会使用以上两者去取代较不中立的“自残”,特别是《
  • 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所涉及的物理学领域通常是一些在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之前发展出来的理论。经典物理学所概括的精确范围必须依上下文而定。当研讨狭义相对论时,经典物理学指的是在相对
  • 马来亚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语:Universiti Malaya,简称:“马大”或“UM”),是马来西亚20所国立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和最著名的大学。马大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爱德华七世王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是玻色子原子在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所呈现出的一种气态的、超流性的物质状态(物态)。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夫冈·凯特利与科罗
  • 寸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一个(三划的则为第十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寸部归于三划部首。寸部通常是从下、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 圣母百花大教堂圣母百花圣殿,又称花之圣母大教堂(意大利语: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或佛罗伦斯主教座堂。是位于意大利佛罗伦斯的一座教堂,属哥特式风格的主教座堂。始建于1296年,
  • 泰坦巨蟒泰坦巨蚺属(学名:Titanoboa,意即“极大的蚺蛇”)是一个生活在古新世(约 6,000 至 5,800 万年前)的无毒、肉食性蚺类。已知的唯一种塞雷洪泰坦巨蚺(T. cerrejonensis)也是已知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