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敖德萨大屠杀

✍ dations ◷ 2025-08-01 03:18:55 #1941年敖德萨大屠杀
罗马尼亚王国1941年敖德萨大屠杀(1941 Odessa massacre)是指二战时期1941年秋季和1942年冬天发生罗马尼亚王国控制之下敖德萨和周边城镇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敖德萨大屠杀是指1941年10月22日至24日的一次屠杀事件,约25,000至34,000名犹太人被枪杀,敖德萨、德涅斯特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有10万名乌克兰犹太人在纳粹德国占领期间被屠杀。罗马尼亚军队指控犹太人和共产党企图投放炸弹,于1941年10月22日晚上开始报复。到12月23日中午,有五千名平民被抓并枪杀,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10月23日上午,一万九千多名犹太人聚集在港口的九个仓库中,随即遭到射杀,之后仓库被放火烧毁,一些人被活活烧死。23日下午,有超过两万人被强迫离开城镇,之后在反坦克沟中被射杀。罗马尼亚人担心屠杀时间过长,把其余的犹太人移动到四个大型仓库中被射杀。仓库门关闭,士兵向建筑物开火。为了确保所有建筑物内的人员都死亡,罗马尼亚人在10月24日17:00点燃三座建筑物,那些试图通过窗户或者洞口逃生的人遭到射杀。10月25日,第四座建筑遭到炮击。尼古拉·德莱努中校、尼古列斯库中校命令进行这次屠杀,德国士兵也参加屠杀。其余犹太人中大约有35,000至40,000人被转移到斯洛博德卡郊区的一个贫民窟中,许多人死于失温。

相关

  • 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诊断活动各阶段产生
  • 卵形疟原虫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是一种疟原虫,可引发卵形疟,和另外两种主要的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相比较为少见。一般在感染后12-20天内发作,但有潜伏4年的案例存在。每次
  • 德里达雅克·德里达(法语: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9日),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一生总共发表超过40多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散文
  • 甲羟戊酸途径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 pathway)甲羟戊酸途径,也被称为异戊二烯途径(Isoprenoid pathway)或HMG-Co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 pathway)途径,是存在于真核生物,古菌和一些细菌中
  • 千赫赫兹(符号:Hz)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每一秒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
  • 被子植物传统分类方式:Anthophyta Magnoliophyta Cronquist, Takht. & W.Zimm., 1966被子植物(学名:Angiosperms),又名开花植物或有花植物。(以前的生物学分类称“被子植物门”,而现今被归
  • 脱羧脱羧反应是有机化合物中的羧基(-COOH)转变为氢(-H),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O2)的反应。常见氨基酸脱羧生成胺的生化合成反应:柠檬酸循环中的脱羧反应:催化脱羧反应的酶称为脱羧酶,EC编号4.
  • 烷基化反应烷基化是烷基由一个分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的过程。近现代产业中,在整个炼油过程中,烷基化可以将分子按照需要重组,增加产量,对油品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标准的炼油过程来做说
  • 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又称化学纤维,简称化纤,指各式各样的化学合成纤维,属于塑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酯、尼龙、Spandex等。以物理力量把化学物质迫过小孔,形成极幼的纤维条。人造纤维是经过化
  • 穆罕默德贾瓦德·巴霍纳尔穆罕默德贾瓦德·巴霍纳尔(波斯语:محمد جواد باهنر‎,1933年-1981年8月30日),曾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二任总理、伊斯兰共和党总书记。是伊朗执政党伊斯兰共和党创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