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科

✍ dations ◷ 2025-05-19 19:01:48 #粉虱科,半翅目

粉虱科(学名:Aleyrodidae)是半翅目粉虱总科的刺吸式昆虫,两性成虫均有翅,身体及翅上覆有白色蜡粉,此为其科名之由来。

粉虱成虫多喜欢产卵在叶背,卵孵化后的第一龄若虫具有活动能力,往后二、三、四龄若虫其足、触角会退化,固着于叶背上。之后成虫沿着第四龄若虫呈倒T字形之纵、横胸缝破壳而出。因最后龄期与活泼之成虫在外部形态截然不同,且与完全变态类昆虫不食不动之“蛹”大相径庭,因而有第四龄蛹壳之误称,然仍沿用至今。

目前粉虱科全世界大约1450种左右(Martin et al, 2000)。早期粉虱分类学者察觉成虫标本制作较困难,可用特征少,而蛹壳因为标本采集、制作容易,且经寄主植物的确定可增加鉴定的方便与可信度,所以分类学者皆以第四龄蛹壳为分类特征,然而粉虱的蛹壳一般细小且不明显,在野外或田间采集粉虱时,不一定都采集得到蛹壳。这种情形在幼嫩的植物上特别明显,另一方面,粉虱成虫相对于蛹壳是较为显眼易见,但是目前粉虱成虫在分类上可用的特征仍然十分缺乏,尚未有系统地建立,为成虫方面的鉴定上一大困扰。因此有系统地建立粉虱成虫特征乃迫切需要。

相关

  • 百白破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英语: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vaccine, DPT,港澳台译为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的疫苗(三合一疫苗)。它由百日咳疫苗、精制
  • 索引索引(英语:Index),又称引得,通检,备检,是一本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书中的重要名词罗列出来,并给出它们相应的页码,方便读者快速查找该名词的定义和含义。
  • 训名训名,又称学名。有一些家庭的儿童,入学受教育时或会由父亲、老师或其他长辈,取一个“训名”,供老师称呼,有别于小名、表字。如《红楼梦》:“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宋史》
  • 末日事件世界末日包括以下几种层次:
  • 软颚挤喉音(Velar ejective)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kʼ⟩,其等价的X-SAMPA音标则写作k_>。软颚挤喉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
  • 连江分治连江可以指:
  • 提督学政学政,全称提督学政,别称学使、学台,古代学官名。学政一般由翰林学士或进士出身的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京官担任,职责是“掌一省学校、士习、文风之政令”,例如主持
  • 八二三战史馆八二三战史馆是位于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湖镇的一所以纪念金门炮战(台湾称八二三炮战)为主题的博物馆。该博物馆于1988年开放。该博物馆于1988年建立。金门县政府建立博物馆
  • 锐角在几何学中,角(拼音:jiǎo,注音符号:ㄐㄧㄠˇ)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一般的角会假设在欧几里得平面上,但在
  • 固阳组固阳组是位于中国内蒙古固阳县一带的下白垩世地层,1957年由华北地质局201队命名。该地层以灰、灰黑色泥岩、页岩以及黄灰、灰绿色砂岩、粉砂岩(中上部),灰白、黄褐色砾岩、砂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