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状瘤病毒

✍ dations ◷ 2025-02-23 06:41:03 #人乳头状瘤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乳头瘤病毒属。该类病毒感染人体的表皮与黏膜组织,目前约有170种类型的HPV被判别出来,有些时候HPV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数时候则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大概有30到40类型的HPV会透过性行为传染到生殖器及周边皮肤,而其中又有些会引起性器疣(俗称菜花)。若反复感染某些高危险性,且又没有疣等症状的HPV类型,可能发展成为癌前病变,甚至是侵袭性癌症。经研究99.7%的子宫颈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指出子宫颈癌HPV病毒主要为16/18型,感染比例合计近 7成。此外,HPV病毒传染率与性行为人数正相关。美国2014年研究指出,全体女性平均超过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单一性伴侣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九成妇女感染该病毒后会自动痊愈,仅少部分人会因持续感染,长期刺激细胞进而引发其他致癌因子,导致子宫颈癌。在近年,台湾研究指出人类乳头瘤病毒是导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团队研究发现,HPV16型病毒所释放的致癌蛋白E6会使人体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过RNA干扰技术,移除E6病毒蛋白后,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启动,发挥其抑制癌细胞的功能。依照危险度来分,像是HPV-6、HPV-11、HPV-41、HPV-42、HPV-43、HPV-44,这些为低危险型HPV;至于HPV-16、HPV-18、HPV-31、HPV-33等高危险型HPV,易造成子宫颈癌。虽然HPV是造成子宫颈癌的主因,但不是所有的HPV都会发展成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根据研究显示,有6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后能够靠着自身的免疫将HPV排除,而有30%以上的人会进展到高度的上皮病变,只有不到10%的人才会变成子宫颈癌。WHO 2019年6月最新研究显示13-19岁女性接种公费疫苗5-8年,HPV感染率下降83%。国际医学期刊Lancet 2016年研究模型预测,当全体HPV疫苗覆盖率达到8成,将可消灭16/18型子宫颈癌。苏格兰公费HPV疫苗政策2008年起12岁女性施打HPV疫苗,其HPV追踪检测报告现为全世界最佳,数据显示,施打HPV疫苗后癌前病变检测相差6倍,从7.2% ->1.2%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包括了六个早期调控基因,分别为E1、E2、E4、E5、E6、E7和两个L1、L2晚期基因。早期基因被用来做病毒基因的复制,而晚期基因是用来制造结构蛋白。其中E6和E7两个早期基因被认为和导致子宫颈癌最有关系,他们抑制了p53以及Rb两个肿瘤抑制基因。大部分HPV可以在体内自动清除,但体内不能清除时,可能造成子宫颈癌。

相关

  •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学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简称嗜血杆菌,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感杆菌,是一种没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于1892年由费佛(英语:Richard Friedric
  • 支气管支气管是连接呼吸道内将空气输往肺部的通道。支气管末梢又分支为许多小管,最终成为小支气管。支气管并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支气管管壁有平滑肌,过敏时平滑肌过度收缩,导致
  • 听诊听诊(Auscultation)是一种利用听个体内的声音的诊断技术,通常会使用听诊器配合诊断。听诊最常应用的地方是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肠胃道系统(英语:gastrointestinal system)以及
  • G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萎缩(G10-G13)锥体外束和运动疾患(G20-G26)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发作性
  • 肾病肾病变、肾脏病(英语:Nephropathy、kidney disease、renal disease),又称肾损伤,指肾脏的疾病或是功能损伤。又分成非发炎性的肾病(英语:Nephrosis),以及发炎性的肾炎(英语:Nephritis)。
  • 吸烟吸烟(英语:Smoking),又称抽烟、烧烟、食烟(粤语),指燃烧特定物质,使它产生气体,之后再利用呼吸,让烟雾进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吸收其中的某些成分进入人体血管的行为。在人类社会中,最常
  • 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Non-cellular life)是没有细胞结构存在的生命。这个词的一般指的是系统进化中科学的分类的病毒这一类生命形式。那些假设的人工生命,自我复制机器,最简单的能够自我
  • 单链RNA反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英语:John Franklin Enders,1897年2月10日-1985年9月8日),美国医学家和诺贝尔奖持有者。恩德斯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西哈特福,曾就读于诺亚·韦伯斯特学校与
  • 乔纳斯·索尔克乔纳斯·爱德华·索尔克(英语:Jonas Edward Salk,乔纳斯·爱德华·索尔克,港澳称为乔纳斯·索尔克,台湾称为约纳斯·沙克,1914年10月28日-1995年6月23日),美国实验医学家、病毒学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