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路 (广州)

✍ dations ◷ 2025-02-24 02:46:30 #广州主干道,广州历史,广州政治史

东风路,中国广州市一条呈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据统计,平均每日有高达30万辆车使用本路。东起中山一路立交,西至增埗桥,全长8823米,路宽40~44米,双向8~10车道,两侧均设有公交专用道。全路分东、中、西三段,中山一路立交至越秀北路为东风东路,越秀北路至解放北路为东风中路,再往西至西场立交为东风西路,分别与28条道路相连接,建有8座立交,及多座人行天桥和隧道。现交警规定全路段全天禁止自行车、1.5吨以上货车行驶。

清代时,今东风路之广州府城内段自东向西仅二牌楼-天平街-德宣街一线(即今仓边路至解放北路)贯通,与天官里(仓边路至铜关,今越秀桥附近)、天濠街(盘福路至解放北路)两段并不直接连通。

该路(原德宣路段)始建于1920年,以吉祥路为界分东、西两段修建,吉祥路以西至盘福路段称德宣西路,吉祥路以东至仓边路段称德宣东路。在东段,越秀桥(天官里尾)至先烈路段旧称越秀横路,该段与1933年开建的东沙公路至石牌段(民国时期未筑成)曾规划合称黄埔大道。解放后,天官里尾至东皋大道段扩筑道路裁弯取直,借用原平行辅路“造币厂左马路”名称更名为造币左路,东皋大道以东段称黄埔大道。1959年辟筑仓边路至越秀北路段(原称天官里),与德宣东路及造币左路贯通,1960年建至梅东路。在西段,1955年修建德坭路连接西场,德坭路是由德宣西路尾经牛皮寮及田洞横过铁路而至坭城,故得名。1964年建成德坭立交跨越广茂铁路。至此,东风路全线贯通。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路由西往东被当局改称东风一至五路(取东风压倒西风之意)。

1975年开始拓阔东风路,降低部分东风东路的路面坡度。1992年起再次改造东风路,先后在农林下路、越秀北路、盘福路等路口建立交桥,绝大部分路段取消红绿灯,路中央架设护栏禁止车辆左转和掉头,以保证直行车流畅顺。

文革时期各路名被逼更改以合乎政治需要,时各派系小报在此地改名上有不少意见,争论持续。广州市革命委员会中,以东风派与红旗派两大阵营相争突出,以此时先改为东昇路,为将西山(街道建制,源西山庙)日落西山改联想太阳东昇,并平衡两派争拗。而东风派由于成员工人众多,广州市总工会亦在此干线,后将西场口以东以东风一到四路定名,延至1968年定型,为文革时期广州改路名最尾的一条路。

1960年代的德宣路、德坭路南边一带,多为有规则的砖木屋宇,北侧则是残砖搭墙、沥青纸盖顶用竹夹着的瓦面(屋)。这带当时有不少街道工厂(时称街道服务站),涉及打铁、煮沥青、片轮胎(分解车胎做鞋底)、开铁桶(拆开铁桶将铁皮敲直出售)、小型翻砂铸造等手作业。不存。

道路顺序由西往东排列,粗体字为主干道。

均在邻近东风路位置设有出口。

相关

  • 量子力学入门量子力学(英语:quantum mechanics;或称量子论)是描述微观物质(原子、亚原子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量子力学是我们理解除万有引力之外的所有基本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
  • 小学台北市国民小学列表列出台湾台北市小学一览。
  • 温菲尔德·汉考克美墨战争南北战争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英语:Winfield Scott Hancock,1824年2月14日-1886年2月9日),美国陆军职业军官,188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他在陆军服役长
  • 山越山越是中国三国时期在今天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交界处附件山区生活的部族统称。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黄盖等数次对山越征剿。最后诸葛恪从嘉禾三年(234年)开始使用坚
  • 鸢尾属参见文本。鸢尾属(学名:)属于鸢尾科,Iris源于希腊语,意为“彩虹”,中文里鸢尾属又称“爱丽丝”或是“伊莉丝”,为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的名字。天然鸢尾科植物的分布地点主要是在北非
  • 安柄根安柄根(1962年2月23日-)是一名韩国男子柔道运动员。他在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参加了男子柔道比赛并获得71公斤级金牌。
  • Rockstar NorthRockstar North(前身为DMA Design Ltd)是一间位于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的游戏开发公司,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侠盗猎车手》系列和DMA时期制作的《百战小旅鼠》系列。该公司1999年9月起
  • 雷·克洛克雷蒙德·阿尔伯特·“雷”·克罗克(英语:Raymond Albert "Ray" Kroc,1902年10月5日-1984年1月14日),美国企业家,生于伊利诺伊州。1955年,他接管了当时规模很小的麦当劳公司的特许权,
  • 贺麟贺麟(1902年9月20日-1992年9月23日),字自昭,男,四川金堂人,中国近现代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19年至1926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贺麟建立了“新心学”哲学体系,是中国新儒家的代
  • 福尔摩斯二世《福尔摩斯二世》(英语:)是一部1924年的美国无声喜剧电影,由巴斯特·基顿自导自演,克莱德·布鲁克曼(英语:Clyde Bruckman)、让·哈维兹(英语:Jean Havez)和约瑟夫·A·米切尔(Josep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