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交响曲

✍ dations ◷ 2025-02-24 01:45:36 #阿尔卑斯交响曲
阿尔卑斯交响曲(德语:Eine Alpensinfonie),作品64,是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最后一首交响诗。这首交响诗是献给当时的德累斯顿国家乐团。虽然作曲家标示这首乐曲为“交响曲”,但在结构上,既不如《家庭交响曲》有明显乐章分段的构想,却保留如李斯特交响诗般的连贯性意念和情景,因此被归纳为交响诗。《阿尔卑斯交响曲》创作于1911年到1915年间,时值作曲家搬到南德阿尔卑斯山麓别墅,相比起其他交响诗,用时最长,其间作曲家还创作了芭蕾舞“约瑟夫传奇”。该别墅景致一流,被拥于阿尔卑斯山壮逸的环境中,有可能正由于此,让作曲家立起了写作该交响诗的念头。第一稿其实早于1911年便完成了,而在1914年施特劳斯则集中精力去进行修改。100天后即1915年2月8日完稿。首演于1915年10月28日在柏林,由作曲家亲自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乐团。交响诗的主题是,通过音乐描述学生时期一次登阿尔卑斯山以及回程的经历,当时他在山上迷路,回途中又碰上暴风雨浑身湿透。施特劳斯试图通过该交响诗将个人感受和状物结合在一起。《阿尔卑斯交响曲》是一首典型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曾经说过,“我最喜欢指挥阿尔卑斯交响曲”。而由他所亲自指挥的录音,亦被唱片公司制成光碟发售。交响诗所描述的登山从夜晚开始,接着是各个发展阶段,最后终于夜晚,共分为22个段落:学者推测,作曲家所讲的这次登山过程,或者只是他创作该作品的一个意像而已。施特劳斯所描写的登山,从“夜晚”起至“到山顶”然后再次下山,可以象征了一个人的一生。很可能是他受到哲学家尼采的感召,用《阿尔卑斯交响曲》去写尼采笔下的另一本著作《反基督者》。因而有人认为,施特劳斯的这部作品和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有相近的联系。因为两曲都是以尼采的著作所启发的。无独有偶,在“山顶”一段,可以听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日出”主题。另一种意见是,阿尔卑斯交响曲其实是古典戏剧的音乐表现形式。另外,在“险境”段落,台后亦须安排一组铜管乐队:由于作曲家要求管乐手需吹奏长时值的连音(如维持超过十个小节或以上),为了方便乐手和保持音色的统一性,因此在总谱上标明管乐手应使用萨穆尔气鸣器(Samuels Aerophone)。这是一个脚踏式的装备,原理有如簧风琴,其中一边套在乐器上,当乐器发声后,可透过脚踏来维持乐器发声。整个演出需要超过一百人参加。而作曲家甚至说,在特定的段落,某些乐器最好倍增,再加上在舞台后的乐手。他认为,150人是比较理想的编制。《阿尔卑斯交响曲》所需的演奏时间为大约50分钟。作品力求通过自身卓越的管弦乐情感色彩,使得听众很容易就能领会到各个段落的含义。作曲家的原意是,听众犹如看到一幅幅音画,通过这些音画听众可以感受到阿尔卑斯山那种种瑰丽的景色和作曲家的心情。作品的确做到了,靠的是细腻的配器和丰富的音色。而那些道具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作曲家将作品称为交响曲是很恰当的。就是单凭乐曲那庞大的感情容量就足以成为交响曲。有一些登山时的主题或是动机在下山时会再现。作品出现之时,就已被认为是19世纪下半叶的交响诗这种音乐形式的终结和巅峰之作。伯姆,卡拉扬,普列文和穆拉文斯基等指挥大师都录制过该作品。一些指挥强调其管弦乐色彩,而另一些则要力求再现作品形而上学的结构形式。

相关

  • UnicodeUnicode(中文:万国码、国际码、统一码、单一码)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一项业界标准。它对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字系统进行了整理、编码,使得电脑可以用更为简单的方式来呈现和处理文
  • 机师飞行员(英语:pilot)或称飞机师。是指出于职业或非盈利性需要(例如:娱乐)驾驶航空器的人员。在民用航空领域,除满足特定要求的情况外,各国民航当局一般都要求航空器驾驶员需持有相应
  • 名家名家,中国对严谨逻辑思想之开创者,和西方逻辑思想之先锋亚里士多德同期。是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六家之一,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一。古代名家“辩者”以严谨逻辑思想而闻名。名
  • 第五元素高蒙博伟国际(法国)《第五元素》(法语:Le Cinquième élément)是部1997年的法国英语科幻动作片,由吕克·贝松担任导演和编剧,剧本根据他设想的故事题材创作,影片由布鲁斯·威利斯
  • 摩尔曼斯克州摩尔曼斯克州(俄语:Му́рма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Murmanskaya oblast),位于俄罗斯最西北部,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西北部联邦管区。面积144,900平方公里,人口89
  • 专利地图专利地图(Patent Map)系指透过专利检索技巧,检索出与研究主题相关之专利资料,并以统计分析之方法,加以缜密及精细之剖析整理制成各种可分析、解读、以图表格式呈现之加值化专利资
  • 社会化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东太平洋海隆东太平洋海隆,亦作东太平洋海膨或东太平洋海岭,是太平洋海底位于张裂性板块边界的中洋脊,把西面的太平洋板块与东面的北美洲板块、里维拉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和南极洲
  • 帕特·布坎南帕特里克·约瑟夫·"帕特”·布坎南(英语:Patrick Joseph "Pat" Buchanan,/bjuːˈkænᵻn/,1938年11月2日-)是一位美国保守派政治评论家,作家,专栏作家,政治家和播音员。布坎南是美
  • 丹佛丹佛市县(英语:City and County of Denver)为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合并市县,也是科罗拉多州的最大城市和首府。丹佛位于一片紧邻著洛矶山脉的平原上,形成丹佛-奥罗拉-莱克伍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