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圣水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文物遗址年代判定为唐至清。2012年7月16日公布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圣水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圣水村。现存龛窟7龛,题记八则,分别开凿于唐初永徽元年至唐代后期中和年间和明清时期。主要有佛道合龛造像、道教造像和佛教造像三种形式,保存完好。第1盘是空盘。第2龛造型内容,从永徽元年的题记内容来看,应为天尊老君和52真人,并及阿弥陀佛和52菩萨。此类题材的造像较为罕见。其除头部略有残破外,保存基本完整。道教造像模仿佛教题材和造型形式,在研究我国宗教、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3、4、5龛均为竖长方形双重龛,外龛龛楣宝珠形。其龛窟形制、造像内容与隋代和唐初绵阳西山观玉女泉造像非常相似,应为同一时期的道教造像。第7龛中和年间的水月观音造像,保存完整,是研究晚唐水月观音题材造像的重要材料。观音头顶没有佛像,但与长安地区中晚唐时期流行的岩座观音形象非常相似,高发誓和卷云纹装饰的三叶宝冠,飘逸的冠缮,以及岩座的形式,多见于长安地区。圣水寺造像的规模不大,但其保存完整,题记中纪年、内容明确,造型优美,内容独特,是四川地区一处非常重要的唐代摩崖造像遗存。1985年,圣水寺摩崖造像被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