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宝石)

✍ dations ◷ 2025-02-24 00:54:00 #宝石

玳瑁,有时也称龟甲,在宝石学中被归类为有机宝石,特指玳瑁(一种海龟)的背甲,为非晶质体。玳瑁宝石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蜡质至油脂光泽,摩氏硬度2.5,密度1.29 g/cm3,折射率1.55,韧性好,加热变软变暗,具热塑性,可切割。玳瑁饰品高贵典雅,有祥瑞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享有“海金”之称。

玳瑁宝石的组成为角质和骨质,主要成分是多种复杂蛋白质,其中碳元素占了55%,因此加热时不仅失水还会放出终产物之一CO2。玳瑁颜色丰富,包括黑、白、黄及褐色,往往在浅底色上呈现深色圆或浑圆形色素小球(黄、褐或白、黑组合),这与Fe3+、Cu2+、Mn2+等离子的存在有关。由于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用热针触探及燃烧时有头发烧焦气味,可用来辨别真伪;可与硝酸反应,但却不与盐酸反应。

汉乐府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著名的《孔雀东南飞》中就有描写刘兰芝的诗句“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孔雀东南飞》大概作成于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196年-220年),这说明中国的玳瑁工艺在那时已经有发簪切磨一类的精细手工艺了。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有记载:“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这段话的大意是赵国平原君使臣出使楚国时,为向春申君炫耀而头戴玳瑁簪身配镶有珠玉的佩剑,结果见到春申君的三千门客时,人人皆脚穿斗大珍珠镶嵌的鞋见客,这表明在战国时期,玳瑁饰品已经是很普遍的男子饰品了,由此可知,玳瑁工艺在中国至少有2200多年历史。由于玳瑁器易蛀,因此目前传世的玳瑁文物基本是由明、清二代流传下来。清代玳瑁器均由来自广州与苏州的工匠制作,其中广州是清代玳瑁工艺的中心。目前在博物馆中仍能看到清代慈禧太后和嫔妃日常所用的梳子等物品,以及明末清初董小宛遗留下的玳瑁桃花扇,均很精美,为稀世珍宝,而故宫博物院中也收藏有一些玳瑁制作的工艺品。

玳瑁可用于制作戒指、手镯、簪(钗)、梳(栉)、扇子、盒、眼镜框、乐器小零件、精密仪器的梳齿以及刮痧板等器物,而且古筝义甲和古代朝鲜琵琶的拨子也是由玳瑁制作,同时也是螺钿片的材料之一,具有独特的神韵和光彩。在唐代,玳瑁曾用于制造钱币——开元通宝,出土于西安法门寺真身宝塔地下藏宫,非常宝贵,全世界仅有13枚。玳瑁的仿制品包括将玳瑁壳碎片或碎屑压制而成的压制玳瑁、将玳瑁片粘贴在塑料两面的拼合玳瑁以及完全的塑料仿制品,而挑选鉴别时要注意玳瑁的通透度、厚度、独特性、品相、龟龄、存放时间这些参数,一般认为白底黑斑且斑纹多的半透明玳瑁为上等佳品。玳瑁的腹甲在宝石学中称为黄肚壳、金发壳,一般为橙黄色,无斑纹。

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论述玳瑁时提到,“入药须生者乃灵,带之亦可以辟蛊毒。凡遇饮食有毒,则必自摇动,死者则不能,神矣”,说的是玳瑁甲可入药,而佩戴玳瑁器可以避邪毒,遇毒物时会神奇般的摇动,但必须是从活玳瑁身上取下的盾片制作才有此效用,不过这种说法过于玄虚了;“昔唐嗣薛王之镇南海,海人有献生玳瑁者,王令揭取上甲二小片,系于左臂,欲以辟毒。玳瑁甚被楚毒,复养于使宅后池,伺其揭处复生,还遣送旧处,并无伤矣”,说的是玳瑁自身修复能力很强,因此活取盾片对其造成的伤害是可以自我修复的,而目前海南地下市场就有人以此法来获取玳瑁材料,用以制作玳瑁工艺品,因为如此获得的玳瑁材料品质好,但这对于玳瑁来说是很残忍的。

很多文化中都有玳瑁工艺品的使用。在西方,玳瑁被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用于制作梳子、刷子和戒指等首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会将玳瑁镶嵌在家具上。汉代遗址和努比亚人统治时代的埃及古墓中就曾发现过很多精美的玳瑁器。在朝鲜半岛,玳瑁伏彩法(中国称为衬色螺钿)被用于螺钿技法中。

捕杀玳瑁不合法,但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多人捕捞玳瑁,主要为获取其甲壳。在日本,各种龟鳖当中只有玳瑁的壳被日本人用来制作饰品,因此日语中将玳瑁壳称为“鼈甲”(べっこう)。因此在玳瑁贸易被禁止后,日本的玳瑁传统手工艺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传统艺术很可能就会消亡。1994年起,日本停止从外国进口玳瑁壳,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未加工玳瑁壳的贸易量达到每年30,000公斤左右。玳瑁贸易的大批原料均是来自加勒比地区。2006年,有大量已加工的玳瑁壳被发现从该地区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定期出口。2001年和2005年,古巴在CITES会议中曾二度递交提案,意欲出口库存玳瑁壳和少数玳瑁,但在投票时因几票之差而未通过,最终被迫收回提案。目前中国海南省仍有人不顾法律私下制作销售玳瑁制品。

相关

  • 玛格丽特·米切尔玛格丽特·芒内尔林·米切尔(英语: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美国文学家,世界文学名著《乱世佳人》的作者。乱世佳人至今仍为最
  • 镰刀型贫血镰刀型红血球疾病(英语:Sickle-cell disease, SCD)是一组通常由双亲遗传而来的血液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叫做镰状红血球贫血症(Sickle-cell anemia, SCA)。该疾病会引起红
  • 沙里亚法伊斯兰教法,音译为沙里亚(阿拉伯语:شريعة‎,Šarīʿ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
  • 毒蕈碱毒蕈碱(英语:Muscarine)是一种有毒的天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丝盖伞属(英语:Inocybe)和杯伞属的真菌中,例如白霜杯伞。粉褶蕈属(英语:Entoloma)和小菇属(英语:Mycena)的真菌中也有发现含有达
  • 鲁培尔期鲁培尔期(亦被称为斯坦普期、汤格期、拉特道夫期、维克斯堡期或渐新世早期)是渐新世两个阶段中的第一个。其起止时间分别为33.9百万年前和27.82百万年前。该阶以比利时的鲁培
  •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英语:Edward Adelbert Doisy,1893年11月13日-1986年10月23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维生素K以及其结构和生理作用,而与亨利克·达姆(Henrik Dam
  • 贾瑞 (红楼梦)贾瑞,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父母早亡,由祖父养大,贾代儒对贾瑞管教极为严格,但是贾瑞令人失望。他性格爱贪便宜,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一任薛蟠横行霸道。在宁国府为贾
  • 1998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比赛玛蒂娜·辛吉斯是上届冠军,最终卫冕此项赛事冠军。玛蒂娜·辛吉斯是本届冠军,决赛以6-3, 6-3直落二盘击败康奇塔·马丁内斯而卫冕成功,夺得第2座澳网女子单打冠军兼第4座大满贯
  • 派翠西亚·凯丝派翠西亚·凯丝(法语:Patricia Kaas,1966年12月5日-)是一位法国女歌手和女演员。凯丝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法语歌手之一,在形式上,她的音乐并不属于法国经典香颂派,但是有些流行和爵士音
  • 史蒂芬·阿诺·道格拉斯史蒂芬·阿诺·道格拉斯(Stephen Arnold Douglas,1813年4月23日-1861年6月3日),美国佛蒙特州布兰登人,民主党籍政治家。道格拉斯曾任众议员、参议员,也是内布拉斯加法案的设计者,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