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2号

✍ dations ◷ 2025-04-26 16:03:31 #火星探测器

火星2号是苏联于1970年代进行的火星计划的一部分。火星2号与火星3号完全相同,均包括了一个轨道飞行器和一个着陆器。它于1971年5月19日协调世界时16时22分44秒由质子-K/D组级运载火箭发射。

探测器升空时,轨道飞行器重3440千克,着陆器重1210千克,轨道干质量2265千克。机体高4.1米,宽2米(太阳能板展开时,宽度为5.9米)。这是第一个在火星表面着陆的人造探测器,但最终着陆器于降落时坠毁在火星表面,因此没有获取任何探测数据和图像。轨道器则一直工作到1972年。

轨道飞行器运行于近拱点高度1380千米,远拱点高度24940千米的火星轨道上。轨道周期为18小时,倾角48.9度。每次运行到接近远拱点位置时,轨道器上的科学仪器将工作30分钟左右。

轨道飞行器的主要科学任务有:绘制火星表面和云层图像;测量火星温度;研究火星表面地形、土壤构成和物理特性;测量火星大气的性质;检测太阳风、星际磁场以及火星磁场。另外,轨道飞行器还在着陆器和地球之间扮演了信号传递者的角色。

1971年11月至次年3月间,火星2号的轨道飞行器传回了大量的数据。1972年8月22日,在轨道器绕火星运行362圈后,科研人员正式宣布,火星2号完成了它的使命。在本次探测计划中,火星2号与火星3号共送回了60张照片。它们所获得的照片和数据首次向人类显示了火星表面高达22千米的山峰、大气层上端大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从零下110摄氏度到13摄氏度的地表巨大温差、5.5至6毫巴(55至60千帕)的大气压、比地球低5000倍的水蒸汽含量以及高达7千米的红色尘暴等等。这些图片和数据为绘制火星表面立体图、研究火星重力和磁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火星2号的着陆系统与推进系统分别装载在轨道器的两端。着陆系统包括了一个直径为1.2米的圆形着陆仓、一个直径2.9米的锥形气动减速罩,一个降落伞系统以及减速火箭。整个着陆系统满载燃料后重量为1210千克,其中着陆仓重358千克。燃烧液态氮气的微型引擎是着陆系统的动力来源,另有4个引擎装载在减速罩的外侧以控制降落角度。着陆器的顶部则装载了主、副减速伞、引擎和雷达高度仪。

根据设计,仓内使用泡沫来吸收着陆时的震动。当着陆仓成功着陆后,上端会有4片三角形翼瓣打开,调整着陆仓的位置并使得仪器和火星车可以开始工作。

着陆器配备了用于测量火星大气成分的质谱仪,2个360度全景摄像机,温度、气压和风力风向传感器,还有用于探测火星地表化学性质和结构的仪器。其中包括一个用于寻找有机物质和生命迹象的机械铲。它还携带了一面带有苏联国徽的旗帜。通过仓顶的4根天线,着陆器可以和轨道飞行器进行无线通讯。工作期间整个着陆器的能量来源是由轨道器提前为其充电的蓄电池。

为了防止着陆器上的沾染物干扰火星的生态环境,发射前,着陆器已被全面消毒灭菌。

1971年11月27日,着陆器与轨道舱分离,大约4.5小时候到达火星。在着陆器以大约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系统出现故障,未按预定程序控制着陆器的降落。最终减速伞未能打开,着陆器坠落在火星北纬4° ,西经47°的地方。事后猜测,导致着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的角度过于倾斜。

虽然火星2号的着陆器坠毁了,但是它仍然是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体。

火星2号的着陆器装载了一个4.5公斤的火星车。根据设计,虽然它可以在火星表面移动,但一根15米长的缆线始终令火星车与着陆器相连。由于地球和火星车通信延时非常久,因此不采用全程遥控,而是通过在火星车上安装两根探测金属棒,使火星车可以自主绕过障碍。 火星车上安装了动力圆锥触探仪和辐射密度计。

根据计划,当火星2号着陆之后,机械臂将会把火星车放置在地面上,火星车将在着陆仓摄像机的视野范围内移动,并每隔1.5米进行测量。火星车移动所留下的痕迹也将会被记录,并用来研究土壤的性质。但是由于着陆器坠毁,火星车没有进行任何工作。

相关

  • 鼻窦鼻窦(Paranasal sinuses),又名鼻旁窦,位于人的头颅,在头骨之间、鼻腔周围的颅骨与脸骨之内。鼻窦共有四对,平时充满了空气(英语:skeletal pneumaticity),在鼻腔附近。上颌窦(英语:maxill
  • 锡耶纳主教座堂锡耶纳圣母升天主教座堂(意大利语:Duomo di Siena)是天主教锡耶纳-埃尔萨谷口村-蒙塔尔奇诺总教区的主教座堂。黑白两色为其标志。雕塑侧面坐标:43°19′05″N 11°19′44″E /
  • 槲寄生槲寄生广义而言是指曾归属为槲寄生科(Santalaceae)的植物之总称或通称。但狭义的槲寄生通常是指学名为Viscum album的植物,已知共有六种亚种。原生于西亚、南亚和欧洲北部。它
  • 调是一位下埃及统治者,在巴勒莫石碑中被提及。由于考古学家没有发现其他证据,他可能是神话中的国王,甚至可能是完全虚构的统治者。
  • 菊糖菊糖(Inulin),也叫菊粉是FDA 认可的可溶性纤维,一种果聚糖,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请勿与甜菊糖苷混淆)多含在菊科和桔梗科植物的细胞中(如洋姜)。菊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体,由许多种植
  • 日惹原则关于将国际人权法应用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相关事务的日惹原则是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有关的一套原则,旨在实施国际人权法的标准以解决对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以及
  • 少突胶质细胞寡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最早由西班牙医学家皮奥·戴尔·里奥·霍尔特加(英语:Pío del Río Hortega)于1921年报导。寡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中枢神
  • 鬣狗科鬣狗科(学名:Hyaenidae)(旧译:海乙那)是体型中等偏小的肉食性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非洲、西亚和印度次大陆。尽管根据动物谱系学,鬣狗科更接近于猫科和灵猫科,然而根据从形态及其习性
  • 爱德华·诺顿·洛伦茨爱德华·诺顿·罗伦兹(英语:Edward Norton Lorenz,1917年5月23日-2008年4月16日),美国数学与气象学家。洛伦茨1917年出生于美国康乃迪克州西哈特福特(英语:West Hartford, Connectic
  • 威尔顿 (纽约州)威尔顿(英语:Wilton)为美国纽约州萨拉托加县的一座镇。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此城镇人口有16,173人。该镇位于萨拉托加县东北部。萨拉托加泉的东北。‡表示这一聚居地可能横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