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体(英语:Vaporware),又作太监软件或硬件,指由开发者在产品开发期间或之前公布消息,而因此可能不会发布的产品,多数是软件。通常适用在超出最初声称的或一般预期同类产品开发周期所需的开发时间之后,仍然无法发布的产品。该名词暗示过分乐观、没有事先宣布而突然取消项目、或有时甚至欺骗的行为;即是消息公布者明明知道产品开发仍然处于过早阶段,有关完成日期、性能列表甚至项目可行性,要给出负责的陈述依然为时尚早。不过,大部分雾体都不会被视作骗局,这是由于制造商的确有意去创造他们的产品,即使该产品最终未曾实现。至于没有指定发布日期或开发时间长的产品,而又向外界表现出有规律又可核查的生产进展,就不会被标签为雾体。
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软件商们喜欢用自己搭配的名词然后在后面加上“ware”来形容他们的软件,该词正起源于当时杂志评论员们对此现象的引申和恶搞。Vapor在英语里有蒸气、无实质之物的意思。
因为当时的个人电脑市场仍然方兴未艾,硬件厂商通常提供能运行于自家硬件的软件,这些软件一般不能在其他厂商的硬件上使用。这不同于今日的电脑市场,已经形成苹果、视窗和Linux三大平台,并主要由第三方独立开发者提供软件。
当时的软件开发进度经常落后于它所支持的系统的硬件开发,一些电脑厂商为了促销硬件和激活其他软件商在该平台开发软件的热情,会在广告上夸张地宣扬该硬件所附带的软件包,但事实是这些软件很可能并未完工、甚至才刚刚开工。
中文之太监,则是根据此一精神,并结合中国内地的网络用语“太监帖”(原作者无法完成的bbs连载,带有“绝后”之意,另有一说称“太监”指“下面没有了”)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之硬件厂商开出空头支票,以获取用户和软件商对硬件平台的支持,这样的行为也多见于电子游戏行业,尤其是电视游戏机厂商。如任天堂、索尼电脑娱乐都经常在新硬件发布时宣称获得不少游戏厂商的支持,并有游戏软件正在开发,而实际情况经常是许多游戏软件甚至还没有立项。而较为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有任天堂为64DD开发的地球冒险3,尽管有极高之完成度,最后仍然流产,是典型的太监软件,而64DD本身也几经延期,几乎成为太监硬件。
太监产品和愚人产品的区别是,前者的开发者确实想要完成该项目,虽然最后无法完成,而后者的开发者则已事先知道项目不具可行性,只是为了达到欺骗和愚弄的目的而进行宣传,并最终可能会发布所谓的“成品”。
一些产品曾被普遍认为是太监软件或硬件,经过漫长的时间后终于推出,较有名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