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1-23 04:58:38 #吴
吴国,亦称句吴、 工䲣、攻吾等,约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吴国开国之君为古公亶父长子吴太伯(泰伯),周武王克商之后,封太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子。春秋晚期,吴国在晋国的扶持下崛起,征服众多东夷小国,成为东南霸主。前585年,吴子寿梦称王。吴王阖闾、夫差在位时期,吴国到达鼎盛。前482年,越王勾践乘吴王夫差北上会盟之机偷袭吴都姑苏,吴国由盛转衰。前473年,越王勾践围攻姑苏,吴王夫差乞援不得,战败自尽,吴国灭亡。 吴国以擅长铸造兵器而闻名,其代表兵器吴钩成为锋利的代名词,更被后世赋予精忠报国形象。在春秋时代,吴国与其临近的越国,两国风俗、语言相同,同样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但吴国与中原的关系较为紧密。由季札出使的记录,显示吴国贵族娴熟于中原传统文化修养。吴国自太伯以后的早期历史不详,至春秋时代才详细纪录入历史文献中。关于吴国最早的记载源自《管子•小问篇》,齐桓公与管仲的谈话过程中提到了吴国与邗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吴国入侵邗国,邗国以换乳牙作为参军标准,邗国的孩童于是都敲掉乳牙以示成年,尽管邗人奋力捍卫自己的国家,仍然无法避免战败的命运,此后吴国又多次伐邗,邗国最终被吴国吞并。现存吴国最早的含有铭文的青铜器是者减钟,铭文为:唯正月初吉丁亥,工䲣王皮(然)之子者减自作(谣)钟,子子孙孙,永宝用之。铭文中的“皮然”,司马贞《索引》引谯周《古史考》作毕轸,即吴王句卑(毕),据此推断吴国称王的时间应早于《史记》等传统史料记载的寿梦,在吴王寿梦时代,晋国为了与楚国争霸,派巫臣出使吴国,刻意扶植起吴国的势力。吴国壮大后,开始与中原诸国交通,自称为王,不臣属于周王室。楚国与晋国长年争霸,使国力下降,吴国趁机而起,多次击败楚国,使楚国几近于亡国状况。在吴王阖闾与夫差时代,吴国势力甚至进入中原,与晋国争霸。吴国最终灭亡于临近的越国之手,退出历史。在文献中,吴国国名为句吴、吴。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铭文多作工䲣、攻吾、攻敔等。后人认为句吴与于越相同,来自相同的当地语言,不是中原雅言。寿梦以前,吴国青铜器铭文中吴王自称“工䲣王”、“攻䲣王”,寿梦之后又称“攻敔王”、“攻吾王”,而此时历史主要由中原人记述,中原人无法发此音,则取发音相近的吴字代替,到阖闾、夫差时期与中原交往日益频繁,铭文上才有了“攻吴王”、“吴王”之称,相当于吴人正式承认了吴这个称号,但仍有大量铭文自称“攻敔王”。关于吴国公室的史料中,吴国与中原姬姓诸侯有同样的祖先,是同一个氏族。在吴王寿梦过世时,鲁襄公曾将他视同为姬姓诸侯,进入周庙祭祠。鲁昭公与吴王室联姻,娶吴孟子,因同为姬姓,不应通婚,被批评不符合礼法。《史记》记载,吴国以泰伯为始祖,认为自己与周王室拥有相同血源。据称在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周章被封为吴国国君,其弟虞仲被分封到虞国,被列为诸侯之一。在黄池之会中,吴国与晋国争霸,吴国强调自己与周王室间的血缘关系,晋国则强调自己是姬姓诸侯国的身份。据《国语》记载。在黄池之会中,为尊重周朝封建秩序,夫差放弃吴王称号,改称吴公。周天子称呼吴国君主为“吴伯父”,出土文献上博简《吴命》也有类似记载。吴国称呼陈国先君陈胡公之妻、周武王长女大姬为“先王故姊大姬”。 而做为吴国对手的楚国也认为吴国是周王室的苗裔。根据《国语》记载,司马贞认为吴国本来被周朝封为伯爵。班簋铭文中,写到“吴伯”,学者陈恩林认为这证明了吴国本为周朝伯爵。但另一件静簋铭文,提到吴奔与吕刚,唐兰、马承源、吴镇烽等人认为,即是指班簋中的“吴伯”与“吕伯”,杨树达认为是“吴伯”与“吕伯”的后代。梁启超曾经提出吴越族的假说,主张吴越人是在炎黄一系的华族之外,独立发展的族群,后来同化至华族之中。卫聚贤与蒙文通等学者,都认为吴越是同一个民族。王明珂分析太伯奔吴的传说,认为吴国以太伯为祖先,是利用“英雄祖先”的神话来让自己融入华夏秩序。吴国的起源,按《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泰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泰伯”。吴国国君的祖先泰伯是商朝时期的诸侯周太王的长子,因为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于是与其弟仲雍借替太王采药之名,毅然出走,来到长江南岸的衡山(《史记索隐》认为“地在楚越之界”,今当涂县附近),后继续东迁到今江苏无锡东南六十里的梅里。此一事迹,为孔子推崇为之德,《论语·泰伯篇第八》有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当时江南一代还很落后,由于泰伯、仲雍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是为江南开化之始,同时在当地建立了吴国。周武王灭商后,寻求泰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泰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近来有学者考证吴的历史与有虞氏南迁有关,即史书上记载的虞舜“南巡狩”,并根据《楚辞·天问》“舜服厥弟,终然有害;何肆犬体,而厥身不为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指,孰斯去斯,得两男子?” 的记载,认为舜的两子封在吴。这里的南岳,并不是指衡山,而是江淮之间的霍山。鲁宣公八年(前601年),楚国东部的众舒(东夷部族)发动叛乱,楚庄王东伐舒蓼,在滑汭之地,与吴越两国君主举行会盟。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吴子去齐卒,其子乘即位,是为吴王寿梦。寿梦即位后吴国开始变得强大,寿梦于是自立为吴王,并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但其发展一直受到当时南方强国楚国的压制。吴王寿梦二年春(前584年),吴国北伐郯国,鲁国正卿季文子感叹道:“中原诸国不振兴军队,蛮夷因此入侵”。同年,与楚国争霸中原的另一强国晋国派巫臣前往吴国教授吴人射箭之术、驾驶战车和排兵布阵,使得吴国在军事上崛起,并向吴王寿梦献上连晋制楚的策略,寿梦予以采纳。于是吴国开始进攻楚国及其附庸徐、巢、州来等国。并取得原属于楚国的大片土地及属国。寿梦十年(前576年),与鲁成公会盟于钟离。十六年(前570年),楚共王派公子重伐吴,攻克鸠兹,到达横山。公子重派邓廖率“组甲”三百人、“被练”三千人继续深入吴地,被吴军拦腰截击,邓廖被俘,楚军仅存“组甲”八十人、“被练”三百人,公子重被迫撤军。三日之后,吴军反攻,占领楚国驾邑,楚人因此责备公子重,不久公子重就因为心疾发作而死。六月,晋国在鸡泽主持诸侯会盟,晋悼公派荀会到淮水边迎接寿梦,寿梦没有参与会盟。十八年(前568年),吴王寿梦派寿越出使晋国,向晋悼公解释没有参与鸡泽会盟的原因,表示吴国愿意听从晋国号令与诸侯交好。二十三年春(前563年),与鲁襄公会盟于柤。二十六年(前561年),吴王寿梦卒。吴王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次子馀眛,少子季札。季札博闻贤达,寿梦欲立少子季札,季札推辞不受,于是立长子诸樊,并告诫他一定要采用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以保证王位能传给季札。寿梦卒,子诸樊立,是为吴王诸樊。吴王诸樊元年(前560年)春,楚共王卒,吴国乘楚国国丧出兵攻楚,楚国大夫养由基领兵拒敌,子庚率军跟随他。吴军乘丧伐楚,以为楚国不会出兵,因此麻痹大意,在庸浦被楚军击败,吴国公子党被俘。吴王诸樊将战败的情况汇报给晋国,晋国大夫范宣子说吴国乘丧伐楚不义,吴国于是退兵。同年秋,楚国发兵复仇,楚国子囊统帅棠邑的军队进攻吴国,吴军据守不出,楚军撤退回国,子囊殿后,子囊认为吴军无能而不加戒备。吴军从皋舟的险道上截击楚军,楚军首尾不能相顾,吴军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公子宜谷。十二年(前549年)夏,楚康王帅水师伐吴国,无功而返。十三年(前548年),吴王诸樊卒,弟馀祭立,是为吴王馀祭。馀祭封季札于延陵,号延陵季子。吴王馀祭三年(前545年),齐相庆丰获罪,投奔吴国,吴王封庆丰于朱方,作为其采邑,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四年(前544年),吴王派季札出使中原各国。十年(前538年),楚灵王率诸侯联军攻吴,夺取吴国朱方,杀死庆丰。吴国亦发兵反击,攻取楚国三座城邑。十一年(前537年),楚伐吴,到达雩娄。十二年(前536年),楚复攻吴,驻军于干溪,最后兵败撤退。十七年(前531年),吴王馀祭卒,弟馀眛立,是为吴王馀眛。吴王馀眛二年(前529年),楚国公子弃疾发动叛乱,自立为楚王,是为楚平王,吴王馀眛趁机攻灭州来。四年(前527年),吴王馀眛卒,季札避不受位,于是公子僚继承王位,是为吴王僚。吴王僚二年(前525年)冬,吴王僚派公子光伐楚,楚平王派令尹阳丐、司马子鱼出兵迎敌,战于长岸,吴军大败。吴国战船“余皇”被楚军虏去,“余皇”是吴国先王的坐船,公子光很害怕,于是召集溃散的士卒说:“丢掉先王的坐船,难道只是我一人的罪过?你们也难逃罪责,我请求借助诸位的力量夺回来,或许可以免除一死。”于是乘夜潜入楚营,夺回“余皇”。三年(前524年),楚国夺取州来,并在此筑城以挑衅吴国。四年(前523年),费无极诬告武奢勾结太子建谋反,楚平王听信谗言,将武奢灭族,唯其幼子武员得以幸免。武员即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吴国,向吴王僚进言伐楚之利,公子光说:“此人因为被灭族而欲复仇,大王不可听信。”伍子胥认为公子光有大志,于是求得勇士专诸,献于光,公子光十分高兴,把伍子胥收为门客。八年(前519年),吴国在鸡父之战中大败楚国等七国联军。九年(前518年),吴楚两国边境两采桑女发生争执,两个女子的家人一怒之下相互攻杀,两国边邑长得知后,相互攻打,吴国边邑被灭。吴王僚闻后大怒,派公子光伐楚,夺取楚国居巢、钟离而还。吴国在吴王阖闾时达到极盛,有说法称其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将都城从无锡梅里南迁,按伍子胥之“相土尝水,象天法地”规划,建造阖闾都城,或在今苏州市境,又任用孙武为将,先后数次击败楚、越两国。前506年,吴军于柏举之战后攻破楚国都城郢,逼得楚昭王出奔至随地,吴国几乎灭掉强大的楚国。但此时越国趁机进攻吴国后方,楚臣申包胥又借得秦国的援军击败吴军,吴军只得撤退而楚国也得以复国。阖闾死后,太子夫差继承王位,是为吴王夫差。吴王夫差元年(前495年),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吴王夫差一心想要雪父之耻,于是学习兵法箭术。二年(前494年),吴王夫差派精兵讨伐越国,大败越军于夫椒(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中),越王勾践仅剩五千士卒遁于会稽山,命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伯嚭对吴王说,越王勾践愿举国为奴以求吴王存越,夫差答应勾践。伍子胥以夏朝太康失国的例子请求杀死勾践以绝后患,吴王夫差不听。七年(前489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争宠,新君年幼,于是打算派兵北伐齐国。伍子胥谏曰:“勾践饮食节俭,衣着朴素,慰问士卒,此人不死,必为吴患,如今越国是心腹之患大王却不先考虑,却想要谋取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吴王不听,于是率军北伐齐国,大败齐军于艾陵。八年(前488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会盟于鄫国,吴王坚持要求鲁国用百牢之礼接待自己,季康子用周礼来劝说伯嚭,吴王才作罢,此后吴王夫差又多次出兵北伐,将吴国疆域扩张到齐鲁的南边。十一年(前485年),越王勾践带着群臣去朝拜吴王,献上厚礼,夫差大喜,伍子胥却十分担忧,于是告诫吴王趁机处死勾践,否则吴国将亡。吴王不听,伍子胥认为夫差无可救药,伍子胥暗中把自己的儿子送往齐国,夫差大怒,将伍子胥赐死。疆域但最终不顾伍子胥的反对与越国议和,后来又释放勾践回国。之后夫差连年征战,在北边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被励精图治多年的勾践趁虚而入。十四年(前482年),吴王夫差与诸侯会盟于黄池,越王勾践抓住机会发兵五千偷袭吴都姑苏,杀死吴国太子友,远在黄池的夫差为防消息泄露一连斩杀七名信使。七月,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因为盟主之位而争执不下,晋国元帅赵鞅扬言要与吴军一较高下,夫差被迫同意晋定公的霸主地位,然后率军匆匆回国。前473年,与越交战失败,夫差自杀,吴国灭亡。由《左传》记载,吴国土著使用的语言与中原诸国不同。《穀梁传》也有类似记录。吴国与越国之间,没有语言不通的记载,可能使用同一种语言,即古越语。吴国贵族精熟于使用中原雅言,通晓中原文化。《春秋》中称吴国国君为吴子,在文化上视其为蛮夷,只能称子。卫出公曾学习说吴语,被《左传》批评。《公羊传》与《穀梁传》也在文化上将吴国视为夷狄。学者董珊分析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作者姓名的汉字写法各异,其中还常加入一些无意义的汉字作前缀或中缀,认为汉字是被当成记音符号来使用。《史记》记载的吴国王室世系,除最早三位太伯、仲庸与季简是以周人的姓名记录,此外先祖名号,都是音译。越王的名称也有相同的现象。董珊认为,这代表吴、越与中原的语言不同,为不同语系,但在春秋晚期,学习到汉字,因此以汉字为记音符号,随后逐步融入汉字文化圈。不同于中原的束发带冠,古代吴越之地有断发纹身的习俗,这也是吴人被中原人视为蛮夷的重要原因。《汉书·地理志》:“梅里上有吴国,周武王封太伯之后于此,是为虞公,即周章之弟虞仲,盖仲雍之曾孙也。”今天考古的发现勾吴的大城可能在常州、无锡一带。考古学上,吴国存国期间的各种物质文化遗存的主要形式有台形遗址、土墩墓、城址等,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宁镇地区、皖南丘陵和太湖地区西部,春秋时期向西延伸至滁河下游一带,其范围已经超过其重要源头湖熟文化的分布范围。 据此,吴国国境经过多次调整,早期的主要范围在今天江苏省中南部的南京、扬州一带。到后期吴王阖闾时代,中心扩展到苏州一带,苏州成为晚期吴国的都城,以致苏州古称工吴,吴国金文皆自称工吴,列如吴王光(即吴王阖闾)剑有铭文“工吴王光自作自用”字样。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前484年开凿的邗沟,南起今扬州近郊的邗城之下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得以使吴国的水军北上和齐国、晋国争霸。东汉以后,逐渐显示出了它的经济价值。后来隋代开凿大运河,就部分利用了这条水道。吴国的兵器制造技术享誉一时,屈原的《国殇》中即有“操吴戈兮披犀甲”之语,吴国拥有高超的铸剑技术,干将、莫邪是当时吴国著名的冶金专家,制作的剑代表了当时兵器冶金的最高水平。《战国策•赵策三》评价到“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现今留世的吴王诸樊剑、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锋锷犀利,装饰精美,千年不朽。检测证明兵器的表面有一层十微米的铬盐氧化物。吴国不仅有陆军,而且建立了一支编组的强大水军,其主要战舰长达十丈,每舰战车达百人之多。公元前485年,吴国水师从海上进攻齐国,双方在琅琊(山东青岛附近海域)爆发海战,齐人奋起反击,吴国水师战败,这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次海战。吴国的军事家孙武及其著作《孙子兵法》,对中国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直到今天。吴国的都城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姑苏城,2500多年来原貌仍存。春秋晚期以前,吴国与中原诸侯鲜有交往。公元前545年,吴王派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公请季札观赏周乐。当乐工演奏《周南》、《召南》时,季札说:“美啊,(周王朝)王业根基已经奠定,但还未成功。曲中有辛劳但无怨言的情绪。”接着乐工又演奏《邶风》、《鄘风》和《卫风》(邶、鄘、卫是周武王克商之后对殷商王畿的划分),季札说:“美啊,多么深沉,忧愁但又不困顿,我听说卫康叔、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这是《卫风》吗?”以下是春秋后期历史上知名的吴国国君:(从寿梦元年(前586)起吴国才有准确的纪年。)注:余祭年数、余眛年数,皆从《春秋》的记载,按照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作了修正。而不从《吴越春秋》和《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

相关

  • 蟑螂蟑螂是一种有着1亿年演化历史的杂食性昆虫。过往泛指所有属于“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虫,目前已发现大约有4100多种,与人类的食性重叠,而只有部分蟑螂才会进入到人类的家居,它们
  • 阿梅迪奥 (第三代奥斯塔公爵)阿梅迪奥·翁贝托·伊萨贝拉·路易吉·菲利波·玛利亚·朱塞佩·乔万尼(Amedeo Umberto Isabella Luigi Filippo Maria Giuseppe Giovanni,1898年10月21日-1942年3月3日),出生于
  • 经济学方法经济学方法(Economic Methodology),一般指研究或者应用经济学时采用的各类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方法、计量方法、历史方法、公理化与形式化方法等等。一般回归分析 - 时间序列分
  •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一种会引发急性肺水肿的严重输血并发症。发生在输注含血浆的血液制品后6小时内,与输血暂时相关的急性肺损
  • 采样在信号处理领域,采样是将信号从连续时间域上的模拟信号转换到离散时间域上的离散信号的过程,以采样器实现。通常采样与量化联合进行,模拟信号先由采样器按照一定时间间隔采样获
  • 砧骨砧骨(Incus、Anvil)是是人耳中砧板形状的小骨,是三块听小骨(ossicles)中的一个,连接锤骨和镫骨。18周龄的人类胚胎的头部和颈部,图示其迈克尔软骨和舌骨板External and middle ear,
  • 静脉成像静脉成像(英语:Venography,也作 phlebography、ascending phlebography)是将一种特殊的染料注入静脉后,利用X射线拍摄静脉的血管照影方法。染料必须要通过一根导管不断地注入人体
  • 卫生政策卫生政策和健康的关系
  • 提布鲁斯提布鲁斯(英语:Tibullus),(前55年-前19年)。古罗马诗人之一。生平不详,著有二卷本挽歌诗作,他最喜爱的主题是浪漫爱情诗和田园生活之趣。
  • 远洋杆菌属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目前仅包括遍在远洋杆菌(P. ubique)一个种,可能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细菌(估算数量级有1028)。早在1990年,就已在马尾藻海中得到属于α-变形菌的rRNA序列,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