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疾患
✍ dations ◷ 2025-04-04 05:28:05 #心理疾患
精神障碍(英语:mental disorder),或称精神疾病,俗称心理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精神症状。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精神障碍的成因在不同的学科,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不同的解释,虽然现在的理论通常在对不同患者上都有不同的贡献。精神障碍的危险因子包括基因遗传(例如有忧郁症的父母)或是高神经质倾向。现今对心理疾病最热门解释是生物学上的解释;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脑部结构或功能,或者是有不同的神经化学反应,不论是由基因或环境伤害(如胎儿酒精症候群)引起的。举例来说,许多被诊断有思觉失调症的病人被证实在大脑中有肿大的脑室和萎缩的灰质。另外,有些人认为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也会导致心理疾病。最后,许多的遗传和双胞胎研究都证实像躁郁症和思觉失调症等心理疾病是会遗传的。由于传统医药学界的发展,以生物学上的解释为主导,所以是目前最受喜欢的,但心理学上的解释也不容忽略。心理学家认为矛盾、危机、紧张和创伤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在一个容易受伤的人身上。例如,一个目睹父母亲杀人的小孩可能会发展出沮丧和紧张的情绪,甚至得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而社会学家亦认为重大事件和情境会导致心理疾病。例如,在社会运动、战争或遭受天然或人为的疾病时,该地区的人们有较高的机会得到心理疾病。贫穷、无常和缺乏资源和援助的地区也会比富裕和稳定的地区有较高机会得到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可能有多重的病因。已经有焦点放在神经导传物质多巴胺、去甲基肾上腺素和血清素上。每种疾病都有可能有它自己的病因。治疗的方式有精神障碍用药、心理辅导、调整生活方式和其他的支持性措施,或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患者通常等到精神症状已明显到不能生活了的时候,才会想去寻找治疗,但及早治疗(当症状还轻微时)才能有较多的长期结果。和许多的身体疾病一样,诊断依然是个主观(即使越来越循证和科学)的艺术,包括细心和仔细地安置病史及过去与现在的病症。心理疾病依人而异,且有的轻微,有的严重,有的则介在两者之间。即使是同一个病人,症状也会随时间而改变,由最严重的情况,到完全缓解。这种疾病通常是不连续的,而且可能会因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复燃。若一个人在症状疏解的情况又开始发病的话,并不代表他缺乏意志力或自我控制,而只是疾病的月圆月缺罢了。适当的治疗能够帮助稳定疾病的疗程,并减少症状的波动。心理疾病是因人而异的,因为个人的不同思想及原因产生的。看待主要的心理疾病(如躁郁症、思觉失调症、忧郁症、强迫症),先天与后天的争论常常会被提出来,答案是“两者都有”。主要的心理疾病都有很强的证据指向遗传。一小部分的人疑问心理疾病是否为“真实的”。这一观点的拥护者有山达基教教徒和反精神医学运动。根据美国总统心理健康新自由委员会在2003年的报告指出,主要的精神障碍,如忧郁症、躁郁症、思觉失调症、自闭症和强迫症等,和其他的疾病相比(如癌症或心脏病),才是在美国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另外,根据美国精神障碍人联盟(一个接受医药工业资助的美国倡导机构)的报告,23%的北美成年人在一年内会经历一次可被诊断出的心理疾病,但不超过半数的人会有严重到影响他们日常机能的症状。大约有9-13%的十八岁以下孩童会体验到持续性机能缺损的情绪不安,5-8%会因此而导致心理疾病。一般猜测大多数的年轻人会在他们成年之前由疾病中恢复,然后继续过着不被疾病卷入的正常生活。心理疾病相当常见,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疾病。在美国有46%的人有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疾病。根据2005年Harvard School of Medicine的问卷,全球各国心理疾病的第一名是焦虑症(只有一个国家例外),第二名是情感障碍(只有二个国家例外),而药物相关障碍(英语: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及冲动控制障碍(英语:Impulse control disorder)的人数较少,比例随地区而不同。精神异常是对于任何情感或器质性精神损伤的通称。精神异常会导致适应不良行为、心理问题、或是一个或多个官能的重要部位产生损伤。精神错乱意指持续的精神异常或扰乱。
精神疾病主要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强迫症、抑郁症等。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思觉失调症等。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感情障碍(如焦虑、忧郁等),思维障碍(如强迫观念等),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而重型精神障碍,如思觉失调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强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的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对由于大脑病变所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疾病,或中毒性精神疾病需与一般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加以区分。
有些精神障碍院会由病患鞋子的颜色来做病情轻重之区分
例如:白粉色鞋子的病患是无法控制情绪列为最轻微、白色鞋子为轻度精神障碍、黑白色为中度精神障碍、黑蓝色为重度精神障碍等。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早期使用许多非科学的方法驱除疾病。在古代,古人认为精神疾病的原因在外部,如被诅咒、灵魂出窍等,所以使用巫医、祈祷或举行一种请求神除去自己身体不净的仪式。到了中世纪,受宗教影响,认为精神障碍是“恶魔所为”或“神的惩罚”,因此会请被称为“驱魔师”的神父举行驱魔仪式。到了近代,尤其是18世纪以后,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心理疾病开始被当做一种需要医疗帮助的疾病,但初期只是很不人道地强制性将病人锁进医院监禁。到18世纪后期,又出现了一种说法,认为精神障碍是因为人体中的电磁流动被阻碍所引发的病态,所以使用磁石或磁性、催眠术来治疗。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使精神疾患的治疗有很大的转变,目前对于精神疾患的治疗方式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良好的精神治疗模式必须结合生物医学、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复健计划。例如思觉失调症患者急性发作住院期间,给予药物协助缓解正性症状,病房中也会由专业人员例如医师、精神科护士、心理师、职能治疗师、精神科社工等,带领团体治疗,或者给予个别治疗。而在急性症状缓解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一同讨论复健计划,例如到复健病房、日间留院或者工作坊,通过恢复计划,有效增加病识感、学习独立生活能力、改善家庭与社会关系。尽管近年药物发展迅速,但对于某些明显而药物难治的精神症状,医师会建议采取电痉挛疗法(ECT)。这项古老的治疗方式,经过数十年不断改善,证实为有效且安全的后线治疗方式。仍有人实施破坏额叶的外科手术,例如20世纪前期曾有人尝试以冰锥破坏额叶。但在20世纪后期已证实额叶破坏手术对脑部的破坏远多于治疗效果,在先进国家这样的手术已经绝迹。
冰敷,用冰块敷脑袋,舒解脑部压力对精神障碍的诊断,目前医生主要还是用“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并与病人沟通,来了解病人内心世界的想法,从而来判断病人的思维,认知能力,还有自知力等,在判断病人的病情如何。除此之外,医生有时也会让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检查或X光、MRI等检查,通过对病人血液里某些生化指标和对脑成像等检查,对判断病人的病情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思觉失调症无意间单纯的动机与行为会达到二、三,甚至更多的效果。
相关
- 抗生素抗细菌药(英语: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 由微
- 定量定量属性是指以数量形式存在着的属性,并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用一个具体的量(称为单位)和一个数的乘积来表示。以物理量为例,距离、质量、时间等都是定量属性。很多
-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英语:United Nations Office at Geneva,缩写为UNOG)是联合国秘书处驻瑞士日内瓦的一个办事处,是规模仅次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机构,又称为联合国欧洲
- 圈地在12到19世纪,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出现了所谓的圈地运动(英语:Enclosure)。由中世纪到18世纪,整个欧洲的农业体系十分相似。土地所有权集中于国王(King)或取得罗马教廷承认的皇帝(E
- C05AA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5(血管保护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
- 右旋左旋与右旋是指有机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对偏振光中分别使光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会令偏振光左旋或右旋的异构体会被称为左旋体和右旋体。在有机化学中,通常用(+)表示右
- 林峯正林峯正(1965年-),台湾律师、公众人物,是前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林时机之子,现任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国家安全会议咨询委员,为首位进入中央政府部会任职的时代力量党员。
- 毛毯毛毯是一种常用的床上用品,具有保暖功能,与被子相比较薄。其原料多采用动物纤维(如羊毛、马海毛、安哥拉兔毛、其他兔毛、羊绒、驼绒、牦牛绒)或腈纶、粘胶纤维等化学纤维,也有的
- 蛋鸡鸡(学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是原鸡属原鸡中被人类驯化后而成的亚种,家鸡最初被驯化成为家禽的目的是提供廉价优质的动物蛋白质食品,是家畜及家禽中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的。
- 柿柿(Persimmon或kaki)是柿树属的果实,最常见的品种是柿子,又名中国柿(Chinese persimmon)亚洲柿或日本柿,原产于东亚,但其他地区也有柿属植物。柿子的品种有1000多种,以脱涩与否分为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