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格多夫

✍ dations ◷ 2025-04-25 10:06:10 #1895年出生,1945年逝世,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物,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纳粹德国人物,铁十字勋章授勋者,勃兰登堡人,德国新教徒,德国自杀军事人物,用

威廉·埃曼努尔·布格多夫(德语:Wilhelm Emanuel Burgdorf,1895年2月15日-1945年5月2日)是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纳粹德国军人,最终军衔为德意志国防军步兵上将。1944年10月,布格多夫出任陆军人事部(英语:Army Personnel Office (Wehrmacht))部长与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副官;同时由于身兼这两项职务的原故,布格多夫在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被迫自杀一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45年5月2日,布格多夫于柏林战役接近尾声时在元首地堡开枪自尽。

布格多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以军官学员的身份加入德意志帝国陆军,并于1915年出任第12掷弹兵团的步兵军官。战争结束后,布格多夫服役于新成立的威玛国家防卫军中,并于1930年晋升为上尉。1935年,布格多夫以少校军衔出任德累斯顿军事学院的教官,主要教授作战战术;随后于1937年又被指派为第9兵团参谋部副官。1938年,布格多夫升任中校,并于1940年5月至1942年4月间担任第529步兵团团长,随后于次月出任陆军人事部(英语:Army Personnel Office (Wehrmacht))第二局局长。布格多夫于1942年10月成为陆军人事部次长,同时晋升少将。

1944年10月,布格多夫升任陆军人事部部长与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副官。不久后,他晋升为中将;随后复于1944年11月1日获授步兵上将军衔。布格多夫曾下令:国防军内的所有军官与法官须对怀疑德国将获取最终胜利的怀疑论者施以最严厉的惩罚。他曾表示:“军官公然蔑视国家元首的行为在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中是不可容忍的。”

身为希特勒的首席副官,布格多夫在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之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隆美尔被指曾参与意图暗杀希特勒并夺取政权的7月20日密谋案。希特勒十分清楚将隆美尔这样一位广受人民与军队爱戴的将领送上人民法院将会引起国内不小的骚动,因此采取了另一项权宜之计。

1944年10月14日,布格多夫与陆军人事部军官教育福利局局长恩斯特·梅塞尔(英语:Ernst Maisel)中将抵达隆梅尔住处。布格多夫告知隆梅尔后者的罪刑,同时表示念在其过往的战功上,元首与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愿意给隆美尔一个机会,即自行服毒自杀,并获得国葬礼遇,其家人与部属亦将免于刑事追诉之累,否则即须面临审判并遭处死。隆美尔选择了前者,随后与布格多夫以及梅塞尔等二人一同乘车离开住处。约莫10分钟后,隆美尔的家属接获电话表示隆美尔已自杀身亡。

在柏林战役爆发前不久,曾参与7月20日密谋案但幸免于难的国防军中尉菲利浦·冯·柏瑟拉格(英语:Philipp Freiherr von Boeselager)偶然听见了布格多夫说道:“当战争结束时,我们将需要肃清军队中的天主教军官。”柏瑟拉格本身即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国防军军官,因此出言反驳这项论点,同时表示自己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并不亚于非天主教军官;他在布格多夫回答前便径自离去。

当苏联军队进入柏林时,希特勒与其随行人员一同进入元首地堡躲避战火,布格多夫也是其中之一。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得知亲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透过瑞典外交官福克·伯纳多特的协助私自与西方盟军交涉德国投降事宜。布格多夫参与了对希姆莱的副官、同时也是希特勒情妇伊娃·布朗的妹夫、亲卫队中将赫尔曼·菲格莱因的军事法庭审判,并由武装亲卫队少将威廉·蒙克主审;参审的还有帝国安全勤务局(英语:Reichssicherheitsdienst)局长兼亲卫队中将约翰·拉滕胡贝尔(英语:Johann Rattenhuber)与步兵上将汉斯·克雷布斯。受审时,菲格莱因严重泥醉,不时哭泣与呕吐,且几乎无法站立;他甚至小便在地板上。审理的法官们一致同意菲格莱因当时的身体状况不适合进行任何审判,主审法官威廉·蒙克因此宣告停止审理,并将他交予拉滕胡贝尔处置。

1945年4月29日,布格多夫、克雷布斯、帝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与元首个人秘书马丁·鲍曼一同见证并签署了希特勒的遗言与遗嘱(英语:Last will and testament of Adolf Hitler)。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戈培尔接替其职务成为德国总理。5月1日,戈培尔派遣克雷布斯上将向柏林战区的苏联指挥官瓦西里·崔可夫上将递交了一封信件,表达希望暂时停火的意愿,但遭崔可夫断然拒绝。戈培尔因此认为再多的交涉与努力都是徒然,并发表了长篇大论谴责元首地堡内的将领,同时一再提醒他们希特勒严禁他们投降。国民教育与宣传部国内新闻司司长汉斯·弗里切随后离开房间,前往自己的办公室,并提笔写下给苏联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投降信;布格多夫随弗里切一同来到办公室,并质问后者是否打算投降。弗里切回答他正是打算这么做,布格多夫因此大怒,向其狂吼道希特勒严格禁止投降,而且弗里切仅是一介平民,没有权力这么做。布格多夫随后掏出手枪意图射击弗里切,但一位无线电操作员即时出手拦阻,子弹因而击中了天花板。在场的众人将布格多夫劝离了办公室。

当日午夜过后,即1945年5月2日的凌晨时分,布格多夫与其同僚参谋总长汉斯·克雷布斯上将一同举枪自尽。苏联官兵稍后在检查地堡时发现了两人的遗体。

除另行注明外,以下书目皆为英文。

相关

  • RNA剪接剪接(英语:splicing,又称拼接),是一种基因重组现象,在分子生物学中,主要是指细胞核内基因信息在转录过程中或是在转录过后的一种修饰,即将内含子移除及合并外显子——内含子与外显子
  • 普法尔茨普法尔茨(德语:Pfalz;英语:Palatinate)是德国历史上一种特殊领地的名字。这种领地的领主称为普法尔茨伯爵(德语:Pfalzgraf;英语:Count palatine),意思是“王权伯爵”(或译为“行宫伯爵”
  • 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指在密闭空间内,某种物质在给定的温度下,该物质的液相、气相共存时的气体压强(分压)。此时,蒸发/凝结过程达到动态平衡。通常对水来说 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气体的压
  • 阿连期阿林期(英语:Aalenian)是侏罗纪的第五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174.1–170.3百万年前。
  • 李济马李济马(이제마,1837年-1900年),字懋平、子明,号东武,籍贯全州,朝鲜王朝末期的医学家兼哲学家,著作有《东医寿世保元》等书。李济马出生于朝鲜王朝咸镜道咸兴进士李攀五的家中,他虽然是
  • 三分型配列三分型配列(tripartite aligement; tripartite language; ergative–accusative language),又称三分法配列、作宾格配列(Ergative–accusative aligement),是一类配列方式,即在句法
  • 浦项市浦项市(朝鲜语:포항시/浦項市  */?;朝鲜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
  • 鹿角鹿角是指鹿头上所长的骨质结构,由真皮骨化后形成。未骨化时的幼角称为鹿茸。与牛、羊角等牛科动物特有的洞角不同,鹿角皆为实角,无角质鞘,每年周期性脱换一次。此外,鹿角有分叉,末
  • 黑山国家森林黑山国家森林(英语:Black Hills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的一处国家森林,1897年2月22日建立,位处西南南达科塔州与东北怀俄明州,占地面积约1.25 × 106英亩(5,100平方千米),最近的城
  • 菲利皮诺·利皮菲利皮诺·利皮(意大利语:Filippino Lippi,1457年4月15日-1504年4月18日),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为了与其父菲利普·利皮区分,通常被称作菲利皮诺·利皮。菲利皮诺·利皮出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