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

✍ dations ◷ 2025-11-15 22:13:11 #虐待,管理,应激,职场霸凌,以动物作比喻

踢猫效应也称为踢狗效应(Kick the cat,kick the dog),是一种隐喻,描述在组织或是家庭中位阶较高的人,可能会借由责罚位阶较低的人来转移(英语:Displacement (psychology))其挫折或不满,而位阶较低的人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将挫折发泄给位阶更低的人,因此产生了连锁反应。

举例来说,爸爸在公司被老板责骂,因此回家后骂小孩,小孩不开心,于是去踢猫。

此一词语至少在十九世纪时就已经使用。根据作者John Bradshaw的说法,当时的人们对其他动物比较残忍,甚至像踢猫这种事也是件平常的事,因此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以其名称来看,踢猫效应就好比是一个愤怒或是受挫的上班族下班回到家中,想要设法发泄其怒气,但放眼看去只看到猫可以当出气筒,因此最后以踢猫来发泄其情绪,即使猫和上班族的受挫一点关系都没有。

踢猫效应常用来描述员工用责骂同仁或部属来发泄压力(英语:Occupational stress),而且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高阶的主管责骂较低阶的部属,而这些部属会再责骂更低阶的部属……。这类的骨牌效应也出现在家庭中,例如爸爸对妈妈发脾气,妈妈对较大的小孩发脾气,较大的小孩对其弟弟妹妹发脾气,最后弟弟妹妹把气出在宠物身上。

若在等级制度的每个个体都在受到责备(英语:Blaming)时,不分青红皂白的责备其直属部属,责备人可能就会造成踢猫效应,而且会往下传播到最底层。2009年的实验发现责备甚至会影响不相关的旁观者。

依照《Psychology Today》“生命中部分的生气及挫折可能会让我们骂无辜的人(或宠物)。”这种表现可以称为“转向攻击”(displaced aggression)。

踢猫效应是不好的,视为是一种愤怒管理(英语:anger management)不良的现象。依照作者Steve Sonderman的说法:“男人借由生气宣泄90%的情绪”,而踢猫效应可能是转移丧恸、焦虑或其他情绪的方式。心理学作者Raj Persaud建议将踢猫效应视为心理宣泄的方式,因为这些人害怕向同事或同侪发泄所有的情绪。

相关

  • 阿尔巴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Gjuha shqipe /ˈɟuˌha ˈʃciˌpɛ/ 或 Shqip ),中文也称阿尔巴尼亚文,属印欧语系。使用者约五百万人,主要分布在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以及希腊。其他东南
  • 卡拉奇卡拉奇(乌尔都语:كراچى,信德语:ڪراچي)位于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濒临阿拉伯海;面积352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00万。2013年4月“世界城市区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
  • 安提戈涅安提戈涅(古希腊语:Ἀντιγόνη),希腊神话中忒拜国王俄狄浦斯的女儿。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都写过以安提戈涅为主角的剧作。安提戈涅是伊俄卡斯忒与其子俄狄浦斯
  • 基辅战役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今天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在1941年8月23日至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
  • 氯化铜氯化铜是铜(II)的氯化物,化学式为CuCl2。它是黄棕色固体,在空气中缓慢吸收水分生成蓝绿色的二水合物。自然界中氯化铜存在于很稀有的水氯铜矿中。无水CuCl2为变形碘化镉结构。
  • 摩鹿加海板块摩鹿加海板块是位在印尼大巽他群岛东部的小型板块。摩鹿加海板块在理论上被认为是一个小的构造板块,承载着北苏拉威西、马鲁古海和一部分在一个散布着许多小板块的地区的班达
  • 蒂姆·麦格罗蒂姆·麦格罗(英语:Tim McGraw,本名Samuel Timothy Smith),1967年5月1日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德里市。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作品曾多次登上乡村音乐榜的榜首,出品过六张超白金专辑
  • 饶惠元饶惠元(1907年12月4日-1983年10月9日),字一真,江西清江人。中国考古学家,江西古代印纹陶文化研究奠基人。1907年生于江西省清江县芗溪乡水南饶村。1931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
  • 读史方舆纪要《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于顺治、康熙年间,历时二十年。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附《舆地要览》4卷。顺治十六年(1659年),顾祖禹开始著述,
  • 六朝松坐标:32°03′32″N 118°47′11″E / 32.0589°N 118.7865°E / 32.0589; 118.7865六朝松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西北角梅庵屋前的一株桧柏,讹传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