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医

✍ dations ◷ 2025-08-13 05:20:10 #汉方医
汉医学,是起源于汉民族的传统医学,现代的中国大陆人和台湾人多称其为“中医学”。其理论与技术最早是由汉民族所奠定以及发展的,并伴随中国在亚洲数千年以来的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而流传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中南半岛等其它地方。被传播于中国之外的汉医学,亦受到许多其他民族的影响,其常与当地之传统医学相结合,并形成了以汉医学为基础,但在理论与技术的比较上,略微与做为起源地的中国有所迥异的医学流派。在现代的亚洲国家中,各自存在着对汉医学的不同称呼,例如日本人称其为“汉方医学(漢方医学)”或是“东洋医学(東洋医学)”;朝鲜人称其为“高丽医学(고려의학)”;韩国人称其为“韩医学(한의학)”;越南人则称其为“东医学(Đông y)”。最早使用汉医学这个名词的是日本,在江户时期,他们用这个名词来与他们本土医学—和医学,及西方医学—兰医学,来作区分。清朝时也使用这个名词来称呼中国的传统医学。韩国与越南,称呼中国传统医学为东医,由欧洲传入的现代医学则为西医。但在清朝时,受中国影响,他们也称中国传统医学,为汉医学。直到民国初年,现代医学进入中国,现代医学的支持者,视现代医学为新医,视中国传统医学为旧医。中国传统医学的支持者,则以国医或中医(意为“中国的”医学)自居,认为现代医学是来自西方的西医。双方引发争执,但中医学的名称也自此确立,在中国很少以汉医学来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名称。但在日本、韩国与越南等地,他们仍然使用这个名词。1986年,韩国修订了医疗法,将韩国的汉医学更名为韩医学,但民间仍然习用汉医学一名。在中医四诊之外,日本发展出腹诊技术。

相关

  • 朊毒体朊毒体(英语:prion,发音为/ˈpriː.ɒn/;又译为普利昂、蛋白质侵染因子、毒朊、感染性蛋白质、普恩蛋白等)是一种具感染性的致病因子,能引发人类及哺乳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朊
  • 地幔热点热点在地质学上是指地球表面长期历经活跃的火山活动的地区。约翰·图佐·威尔逊在1963年时有了一种想法,认为像夏威夷群岛这样的火山链是板块缓慢地移动时经过地表下一个“固
  • 罗杰·科恩伯格罗杰·大卫·科恩伯格(英语:Roger David Kornberg,1947年4月24日-),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因其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 诺贝尔奖争议诺贝尔奖争议是一些关于历史上诺贝尔奖获奖者所产生的争议,而历年来文学奖与和平奖所招致的争议最多。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他在
  • Tmsub2/subOsub3/sub氧化铥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m2O3。灰白色有热色性粉末,加热后变为有光泽的红色,长时间加热则转变为黄白色。不溶于水,但能缓慢溶于强酸之中。以褐钇铌矿为原料,经过一系列
  • Trussardi楚萨迪(意大利语:Trussardi),是意大利服饰品牌,成立于1911年。1911年由Dante Trussardi先生创立于意大利贝加莫省阿尔梅,原是手套工厂,曾是英国皇家御用手套供应商。二次大战以后,创
  • 高雄市日治时期建筑列表此列表列出台湾高雄市日治时期的建筑。
  • 闯关东闯关东,中国近代史上(清代至民国年间)华北地区人口向东北地区迁徙的运动。关东常指的山海关以东地区,也称关外(现东北地区),清代该地区因为被认为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而强加管制
  • 碳酸铜碳酸铜是一种蓝绿色的铜盐,化学式为CuCO3。亮绿色孔雀石(CuCO3·Cu(OH)2)和蓝色石青(Cu3(CO3)2(OH)2)是天然存在的两种碱式碳酸铜。纯净的碳酸铜是灰色固体,可由草酸银加热得到二
  • 康广仁康有溥(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参与戊戌变法,慈禧太后重夺权力后,因梁启超带病往北京应付官试,与他同行,因而被捕,和谭嗣同、杨锐、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