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 dations ◷ 2025-04-25 09:22:22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刘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陈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齐、南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的南朝史。《南史》与《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寿的作品。他撰写这两部书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570-628)未完成的事业。李大师鉴于南北朝各朝历史,记事重复,详于本国而略于他国,“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蓝本,共566卷,又参考“杂史”千余卷,删繁就简,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删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但无〈表〉、〈志〉。李大师卒于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当时《南史》、《北史》皆未能成书,最后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寿继续撰述,“因于编辑之暇,昼夜抄录之”,后因事离开史局,“以所得者编次之,然尚多阙,未得及终”,贞观十五年(641年),继续编撰,“因兹复得勘究宋、齐、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显庆四年(659年)《南史》成书,“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司马光给刘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后,《宋书》、《南齐书》、《魏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被称为八书,史称“二史八书”。《南史》与《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南史》与《北史》皆用“家传”形式突出门阀士族的地位,以王、谢等大家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属家族成员,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达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余年,乃至于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说:“南北史除了通鉴所取者,其余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说。”同时《南史》、《北史》内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删除了部分判决文字(包含《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相关

  • RNA聚合酶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RNApol、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EC2.7.7.6)或称核糖核酸聚合酶,是一种负责从DNA或RNA模板制造RNA的酶。RNA聚合酶是通过称为转录的过程
  • 肌钙蛋白肌钙蛋白(英语:Troponin)是由三种调节蛋白(肌钙蛋白C、肌钙蛋白I(英语:troponin I)和肌钙蛋白T(英语:troponin T))组成的复合物,是骨骼肌和心肌(不包括平滑肌)肌肉收缩不可或缺的组分。
  • 符号学符号(英语:Semiotics)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涵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
  • 小篆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分布式计算在计算机科学中,分布式计算(英语:Distributed computing),又译为分散式运算。这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如何进行计算。分布式系统是一组电脑,透过网络相
  • 舒尼替尼舒尼替尼(由辉瑞研发,商标名索坦)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06年1月26日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对标准疗法没有响应或不能耐受的胃肠道基质肿瘤和转移性肾细胞
  • BBC NewsBBC新闻(BBC News)是英国广播公司旗下负责新闻节目的部门 。在BBC第一台,除了早上的《BBC早餐》之外,还在下午1点和傍晚6点以及晚上10点播出约30分的新闻。BBC在英国各地的分支
  • 马斯河默兹河(法语:Meuse)也称马斯河(荷兰语:Maas, Maes),发源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上马恩省朗格勒高原,流经比利时,最终在荷兰注入北海,和莱茵河口连成三角洲,全长925公里,是欧洲的主要河流。
  •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英语: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 八聚体转录因子八聚体转录因子(英语:octamer 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类能结合到序列"ATTTGCAT"上的转录因子。例子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