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犁鼻器
✍ dations ◷ 2025-07-15 06:51:58 #犁鼻器
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 (VNO)、Jacobson's organ、或称 茄考生氏器、犁鼻器)是一种辅助嗅觉感觉器官,在多种动物中均能找到。这器官是由菲德里·勒伊斯(Frederik Ruysch(英语:Frederik Ruysch))率先发现,其后在1813年,路德威·贾可布森(Ludwig Lewin Jacobson(英语:Ludwig Lewin Jacobson))也发现了这一器官。如同其他嗅觉系统,化学分子借由与G-蛋白受器结合而产生讯息。犁鼻器的神经元受器可分为三类:V1R,V2R及FPR。每种受器都是独有的,种类相当多,但都是从主要嗅觉系统衍生而来。根据广泛研究,很多动物都有犁鼻器,大量研究亦显示犁鼻器对繁殖与社交行为至为重要,但人类犁鼻器的功能尚有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人类的犁鼻器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产生回退现象(退化)。因为许多跟犁鼻器有关的基因在动物中有作用;但在人类的却没有作用。虽然人类的犁鼻器中有一些化学讯息沟通的功能,但不代表犁鼻器具有与其他动物一样的作用。1703年荷兰医生Frederik Ruysch为一个脸部受伤的士兵治疗时发现这个器官。1811年丹麦解剖学家Ludwig Levin Jacobson第一次描述了它的解剖结构。几乎同时,法国自然学者乔治·居维叶发表论文。(值得提出的是:Ludwig Levin Jacobso 是居维叶的学生)。瑞士物理及解剖学家阿尔伯特·冯·科立克于1877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发表了一篇专著 《关于人类的犁鼻器器官》,他是第一次提供关于犁鼻器器官人类胚胎和成年个体的组织学证明的。1950年推出Pheromon(费洛蒙)这个概念,一种令另一动物通过嗅觉系统达到特定响应的分泌物。在胚胎发展初期,犁鼻器从神经板前端的鼻基板逐渐生成。犁鼻器是一种化学受器,位于鼻腔内,为一对盲囊,并由软骨组织支撑著。属于一种管状构造,由鼻中膈成两支成一对。算是辅助嗅觉系统的第一站,因为化学刺激讯号经由嗅球传递之后便到此,然后传送到杏仁核与终纹床核,由下视丘负责整合。证据显示哺乳类的犁鼻器也可借由感觉神经元感受不挥发物质的味道,这些不挥发物质直接与神经元接触而接受到气味,这些不挥发物质当中有一些是费洛蒙(费洛蒙是一种在同种生物间传递的化学讯息)。不像嗅球将神经讯息传至嗅觉皮质,犁鼻器将神经讯息传至嗅球然后传送,然后传送到杏仁核与终纹床核,由下丘脑负责整合。由于下丘脑是主要神经内分泌中心,这也许可以解释侵略行为与交配行为,例如很多脊椎动物的脑部感觉讯息经过下丘脑可以侦测季节的改变并判断是否适合交配。之后下丘脑便会分泌生殖激素来加强养育,因此整体而言与嗅觉系统和费洛蒙的关联性相当高。犁鼻器是成对而被包覆在鼻子上皮细胞中的管状构造,开口于口腔顶壁,犁鼻器整体位于鼻腔底部,当其搏动时,会使鼻壁上的液体流过犁鼻器的化学受器,进而产生讯号。讯号经传递会到嗅球,再上传到脑部引发性或直觉型的行为的区域。Kudjakova等人对非纯血统鼠作了一些试探性的实验,这些实验室切除非纯血统鼠的犁鼻器。实验结果显示,没有犁鼻器的非纯血统鼠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这些非纯血统鼠的社交能力较弱,同时造成了物种与物种之间接触的频率。另一个由Beauchamp等人所做的研究调查了公天竺鼠的社会行为。实验将其中一半的天竺鼠切除犁鼻器;另一半则保留左半边的犁鼻器。结果显示,犁鼻器是公天竺鼠用来侦测异性气味的必要器官,但实验也发现完全切除犁鼻器的公天竺鼠仍可以使用其他嗅觉系统来与异性天竺鼠作互动。这些动物行为相关的研究显示犁鼻器是动物每天活动联络同种动物的重要器官,尤其是繁殖与社会互动。具有功能的犁鼻器出现在许多动物之中,包含所有的蛇类、蜥蜴,也包含许多哺乳类,例如鼠、大鼠、象、牛、狗、猫、山羊、猪。除此之外,蝾螈具有敲鼻子的行为,应用此种方法加强犁鼻器的功能。蛇则使用犁鼻器来捕捉猎物,他们的犁鼻器位于口腔内的上颚部分, 以分叉舌头在空气中收集气味分子再送回犁鼻器。象使用嘴上方的执握器(有时候被称做指头),内含犁鼻器,可以接收化学分子的刺激。锦龟使用犁鼻器来闻水底下的东西。家猫使用犁鼻器闻到他们喜欢的气味时会扮鬼脸,该行为称为裂唇嗅反应。专家曾进行大量研究以确定在成年人中犁鼻器是否确实存在。D. 特罗捷(D. Trotier)等人估计他们实验对象中约92%的人至少拥有一个完整的犁鼻器,而这些实验对象是从未接受过鼻中隔弯曲矫正手术(septal surgery)的。相反,克亚尔(Kjaer)与费雪(Fisher)指出胎儿发育时犁鼻器会消失,这现在也出现于灵长类动物身上。但是,史密斯(Smith)与巴特纳格尔(Bhatnagar)于2000年断言克亚尔和费雪完全忽略了可在较成熟胎儿中找到犁鼻器这一事实。。除此之外,因为科学家大都直接观察犁鼻器这个器官,而未一一分析这些细胞是否为管状上皮细胞,所以可能未发现犁鼻器或误认犁鼻器。根据约翰尼.沃恩(Johnny Won)的证据,他在22具尸体中的其中13具尸体里找到犁鼻器,占总数59.1%,而他的78位病人中则有22位拥有犁鼻器,占总数的28.2%。基于这些研究结果,一些科学家曾认为成年人是拥有犁鼻器的。但是使用了最新的微解剖技术并未发现犁鼻器具有像其他动物那么强大的功能。
相关
- 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amu),现称统一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u)或道尔顿(dalton,Da),是用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单位,定义为静止未键结且处于基态碳12原子质量的1/12
- 聚合酶聚合酶 (英语:polymeraseis)是一类将小分子核苷酸聚合成大分子核酸聚合物的酶(EC编号2.7.7.6/7/19/48/49),通过与模板连进行碱基配对来实现复制,根据产物分子是DNA还是RNA可分为DNA
- 卵巢癌卵巢癌是发源自女性卵巢的癌症,会产生会入侵以及转移到其他部位的异常细胞。卵巢癌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才会出现许多癌症的典型症状,包括胀气、腹胀、骨盆痛(英语:Pelvic p
- 溶细胞素溶细胞素(Cytolysin),亦作溶胞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分泌的对特定细胞有毒性的物质。这类物质通常是通过让靶细胞因裂解而溶解而起效的。通常,溶细胞素会因对某一类细胞
- 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物(antiviral drug)是一类用于特异性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就像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样,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对特定的病毒起作用;但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不同的是,后者消灭细菌
- 脉搏短绌脉搏(英语:Pulse)是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
- 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学名:Echinodermata)是动物界的一门。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总共有2万左右的种类,现生种约7000种。除现生5纲外,另有15纲之多,皆为海生动物,无陆生和淡水种类。常见的海胆
- 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又称亲缘鉴定,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亲子鉴定在
- 阿波罗阿波罗(希腊语:Απόλλων,拉丁语:Apollō)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文艺之神,同时也是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其希腊名与罗马名相同。又称福玻斯(希腊语:Φοίβος,意为“闪耀者
- 舌舌(舌头)是口腔底的肌肉,帮助咀嚼、吞咽、构音和感受味觉。舌能辨别酸、甜、苦、辣、咸、鲜味,舌表面的大部分粘膜上皮中含味蕾。因为舌是帮助发声的器官之一,在一些语言中,比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