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笼

✍ dations ◷ 2025-04-03 10:49:58 #蒸笼
蒸笼(英语:Mushiki、Food steamer)是一种全由竹子制成,圆形并可互相重叠,通常用来蒸制点心的传统器具,是一种广东传统手工艺。大小可由二吋至二呎。由外圈,内胆及底线组成。现在除了传统的竹制蒸笼外,也有采用硅胶制造的胶蒸笼,还有用电力产生水蒸气的电蒸笼。传统竹蒸笼的构造:最后用竹钉钉紧,一个蒸笼便已经完成。普通蒸笼制作工艺目前已经很成熟,制作的特点是将竹子分成宽度在4厘米左右薄竹片(完全可以机器出篾),然后用绳子或者竹篾将竹片拼接成蒸笼,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竹材料。因为竹片很薄,所以很容易制作成竹圈,不需要做烤火处理,制作效率比较高,这样可以有效制作成本,在城市中也能制作,楠竹(毛竹)蒸笼采用的是此工艺。竹蒸笼的的特殊制作工艺是巴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古老的即将消失的民间手艺,包含数道工序:(1)砍竹,(2)破竹,(3)去竹节,(4)竹子内部刻纹路(目的是烤火的时候竹子不破裂),(5)烤火软化竹子,(6)将软化的竹子弯曲成蒸笼圈(注意是整根竹子,这样制作的蒸笼十分厚实),(7)反复揉竹子,使其的弧度越来越接近正圆,(8)上横梁,(9)穿档格竹块,(10)上口子,(11)编制盖子顶部的竹席,(12)制作蒸笼盖,(13)修正,完成一套蒸笼的制作大概需要几天的时间,目前会这门手艺的艺人已经很少了。四川的慈竹蒸笼多采用的是这一工艺。竹蒸笼的颜色的变化是竹子颜色演变的一个自然过程。随着竹子和水汽的反映,竹子的表皮会从竹青色变化到褐色,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和手工竹席是一样的,使用多年的的竹席是褐色的。但只有带青皮的竹子才会有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如果是去掉了青皮,颜色会随着使用时间而慢慢变黑。

相关

  • 造影剂造影剂也称为对比剂、㫫影剤,是一种X光无法穿透的药剂,用于让体内器官在X光检查时能看得更清楚。例如消化道摄影时,医师会让患者喝下一杯造影剂溶液(大多含钡),然后用各种角度照相
  • 广泛性发展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又称社交障碍、发育迟缓,是一个与特殊性发育障碍(Specific Developmental Disorders;SDD)相对的名词,专指一组五种与多种
  • 体温体温指生物的身体温度。在正常情况下,人类体温一般为37℃或者98.6℉。经口腔测量的体温一般为36.8±0.7℃(98.2±1.3℉)。亦即摄氏36.1度至37.5度,或者华氏97.9度至99.5度。体温
  • 分析语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是与综合语相对的概念。分析语与综合语的关键差别有二:首先,在分析语大多数的每一单词所含的不自由语素较少,而综合语每一单词所含的不自由语素较多。
  • 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是对自然语言论证的研究,典型特征是不如形式逻辑善于分析。非形式逻辑的焦点在于分析错误的论证来辨别逻辑谬论,和辨别与分类类似的推理策略等活动。用自然语言分析
  • 达尔马提亚语达尔马提亚语(Dalmatian)是一门已灭绝的罗曼语言,最初在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和黑山共和国使用,其拉古萨方言还曾是拉古萨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尽管多数居民都讲克罗地亚语或意大利
  • 基因型基因型(英语:Genotype)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内的DNA所包含的基因,也就是说该生物的细胞内所包含的、它所特有的那组基因。基因型这个概念是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威廉·约翰森引入的。
  • 水龙兽Lystrosaurus youngi水龙兽属(学名:Lystrosaurus)意为“铲子蜥蜴”,是兽孔目二齿兽下目的一属,存活在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早期,约2亿5000万年前,化石分布于南极洲、印度、南非。在19
  • Margulis琳·马古利斯(英语:Lynn Margulis,也译作林恩·马古利斯,姓或译作玛格丽斯,1938年3月15日-2011年11月22日),美国生物学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在地球科学系的大学教授,天文学家卡
  • 超价分子超价分子是指由一种或多种主族元素形成,而且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超过8的一类分子。例如五氯化磷、六氟化硫、磷酸根离子、三氟化氯以及三碘阴离子都是典型的超价分子。超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