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隔离
✍ dations ◷ 2025-11-13 22:31:52 #地理隔离
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然选择 · 适应
遗传漂变 · 基因流
物种形成 · 辐射适应
共同演化 · 趋异演化 · 趋同演化
平行演化 · 绝灭证据
历史
现代综合理论
社会影响社会生物学
生态遗传学
演化人类学
演化发育生物学
演化语言学
演化伦理学
演化经济学
演化心理学
进化博弈理论
进化计算
人类演化
分子演化
系统发生学
古生物学
人工选择
群体遗传学
系统分类学异域物种形成,又称异域成种、地理物种形成,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机制,发生的条件为一个物种的种群因为地理环境改变(例如造山运动)或社群本身发生改变(例如种群的迁出)而被隔离。隔离的种群会在基因型及/或表形上发生趋异,原因为:隔离的种群与原本的种群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或各自发生遗传漂变,又或各自的基因池发生突变。这样,一段时间以后,两个种群会进化出不同的特征。即使地理阻隔后来消失,两个种群之间会变得不能成功交配。这时,这两个拥有不同基因的群落便成为了不同的物种。地域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雀观察到的辐射适应,是生活在不同岛屿的种群之间发生异域物种形成的结果。当一个物种的种群之间出现基因隔离,异域物种形成便会发生。“异域分布”是生物地理学名词,指两个生物的活动范围完全分隔,它们不会同时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如果这些生物十分类似(即为姐妹种),那么它们很可能就是异域物种形成的产物。隔离可以通过地质活动或种群扩散发生。地质活动隔离种群的途径包括山脉或峡谷的形成、冰川活动、陆桥的形成或消失和大型水体的沉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板块构造是引致地理隔离的主要因素。大约5万年前,美国西部死谷一带的气候多雨,因此形成了很多互相连接的淡水河流和湖泊。其后1万年气候逐渐变得干旱,河流和湖泊的面积减少,鱼类的种群因此发生地理隔离。现在仅存的分隔的泉里出现的鱼类物种基因都十分近似,但都发展出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地理阻隔物所能隔离种群的程度,取决于生物及其后代的流动性。例如峡谷可以有效阻隔小型哺乳类动物的迁移,但却不能阻隔飞鸟和靠风传播种子的植物。种群扩散一词用来形容种群的迁移,迁移可能以范围扩张(离开父母的自然活动)或跳跃性扩散(越过阻隔物)的形式发生。如果迁出的种群部分的基因与原本种群的基因发生隔离,独立的基因突变、选择压力和遗传漂变就会出现,这样两个种群就会开始各自的进化路径。动物迁徙或意外的迁移(例如鸟类被风吹到另一个地方)都可能分隔种群,当两个种群没有基因流,物种形成就可能发生。当不同的种群的基因被隔离,遗传的微小变异会一直不断地积累,这会导致它们与母族群出现不少的差异,最终可能形成生殖隔离。在母族群活动范围边缘活动的种群部分有较大的机会形成生殖隔离,这些边缘种群较有可能拥有与母族群不同的基因在隔离后,创始种群代表母种群的基因池的机会较小。此外,被隔离的种群大多占原来种群的少数,它们的基因池因此较易受到遗传漂变的影响。它们也很可能处于与原来不同的环境,因此也会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边缘种群的生存环境通常较差,范围扩张多会受到规限,大部分受到这种隔离的种群都会死亡,只有少数能存活并成种。外部环境改变不是生殖隔离出现的直接原因。生殖隔离的出现更多是随机的基因趋异的结果。恩斯特·麦尔在1942年给物种作出这样的定义:“物种种群的个体之间可以产生能成活的后代,但不能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产生能成活的、可繁衍的后代。”这个定义强调了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础。异域物种形成的提出者麦尔的假想是,异域分布的种群发生适应变异,导致在杂种中发生负异位显性,它们的后代因此不能生育。如果种群之间虽然有基因或表型的差异,但仍可生产后代,这样它们通常会分类为亚种。非洲象通常被视为同一物种,但因为形态和DNA都出现差异,有科学家把它们分为3个亚种。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员认为,这些趋异的原因是地理隔离,非洲西部的象和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旱原上的象,或非洲中部森林的象应视为不同物种。亚洲象的情况类似,现发现4个亚种。另外也有其他一些形态相差很大的,在不同大陆生活的种群能够杂交,这些都分类为亚种。例如当绿头鸭引进新西兰后与当地的灰鸭成功杂交,两者原来分类为不同物种,对于现在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争议很大。
相关
- E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为WHO规定的已发现的各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甲状腺疾患 (E00-E07)糖尿病 (E10-E14)其他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疾患 (E15-E16)其他内分
- 发烧发烧(英语:fever),又称作发热(英语:pyrexia)或发热反应(英语:febrile response),其定义为:体温在调节时超过了平常体温。现在医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正常体温上限,文献从37.3到38.3℃都有。
-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受当时的西方医学影响而传入中国的术语,用以表示人体神经实际上的机械性衰弱。其英语“Neurasthenia”在早至1829年就有使用,且它不是后来的神经病学
- CCL121DOK, 1DOL, 1DOM, 1DON, 1ML0, 2BDN, 2NZ1, 3IFD· chemokine activity· monocyte chemotaxis · chemotaxis · inflammatory responseCCL12(英语:Chemokine (C-C motif)
- 风暴风暴(英语:Storm)指影响环境或天体表面的任何大气扰动,通常会带来恶劣天气(英语:Severe weather)。风暴可能伴随着强风(例如热带气旋);雷电(例如雷暴);强降水(例如雪暴)或随风在大气中移动
- 爱琴海坐标:39°15′34″N 24°57′09″E / 39.25944°N 24.95250°E / 39.25944; 24.95250爱琴海(希腊语: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土耳其语: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尔
- 哈萨克大陆哈萨克大陆(Kazakhstania)是个史前小型大陆,范围为现今的咸海、西伯利亚大陆、阿尔泰山脉、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区域,相当于大部分的哈萨克,加上准噶尔盆地,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哈
- 雄甾酮雄酮 (英语:androsterone,3α-hydroxy-5α-androstan-17-one),也称为“雄甾酮”,是具有较低雄激素活性的类固醇荷尔蒙。雄酮是肝脏中制造的睾固酮代谢物, 它的3-β异构体是表雄酮,5-
- 前置词前置词(preposition)在文法里是一种介词或助词,其作用为建立受词(多半是一个名词词组)与句子中其他部分的关系,通常用来表示位置或时间。
- 线粒体基质1 线粒体外膜 2 膜间隙5 内层11 线粒体 DNA 12 基质颗粒 13 核糖体 14 ATP 合酶 15 孔蛋白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中由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含有参与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