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9°52′21.9″N 121°32′07.9″E / 29.872750°N 121.535528°E / 29.872750; 121.535528
秦氏支祠,俗称秦家祠堂,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一组民国建筑群,位于海曙区马衙街,天一阁南侧,建造者为宁波银行家秦际瀚。建筑始建于1923年,1925年落成。秦氏支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耗费银两20余万,汇集宁波朱金木雕、石雕、砖雕工艺于一体,其中的戏台尤为考究。2001年,秦氏支祠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天一阁合并保护,为宁波地区首座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建筑。秦氏支祠目前由天一阁博物馆管理。
秦氏支祠为宁波湖西秦氏的祠堂,这支秦氏明代迁自慈溪,曾在宁波章耆巷建有一座祠堂。1923年,在上海因染料生意发迹后的秦际瀚见旧祠堂破败,决意建新祠堂,但因非秦氏嫡派,仅被秦氏族长同意建支祠。当年,其父秦君安出资20余万银元,由胡荣记营造厂承建的秦氏支祠在月湖旁的马眼漕动工建设,1925年落成,清末状元张謇曾为支祠作《秦氏支祠记》。抗日战争期间的1941年,日军占领宁波,秦氏支祠被作为驻军营房使用,此后的国共内战期间曾被国军用于驻扎新兵。1951年,建筑被改为针织厂,1958年由宁波医药公司作为仓库使用。1990年医药公司迁出后,建筑进行了维修,并于1994年成为天一阁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秦氏支祠位于马衙街74号,马眼漕北面,天一阁东园南面,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此地原为闻泽府第,清代成为后营游击署,附近有闻氏支祠和陈氏宗祠等建筑。秦氏支祠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坐北朝南,分为三进,高度依次抬高,左右有厢房。相传秦际瀚因计划修建章耆巷宗祠受阻,决意不惜钱财建造支祠,因而秦氏支祠的用工极尽考究,为当时建筑和雕刻工艺的代表作。
秦氏支祠自南向北由照壁、石栅栏、前厅、戏台、中厅、后厅组成,两侧设有厢房。建筑西侧有面阔三间独立院落称“犹存堂”,北为女客房。
照壁位于建筑群最南端,呈八字形,长9.8米,中间高6.8米,两侧高5.1米。照壁下方为青石须弥座,墙体正中堆塑“福”字。顶部为仿木歇山顶,檐角上翘,鸱吻为卷龙,正脊两面分别塑有“福禄寿”三星和奎星,脊边有仙鹤、蝙蝠、大象等瑞兽,檐下有仿木斗拱。
前厅为单檐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深三间,山墙为三岳马头墙,屋顶垂脊有人物故事砖雕,厅前有石栏围城天井。戏台与前厅连为一体,为整座建筑中装饰最为繁复的部分。戏台平面正方形,长、宽近6米,单檐歇山顶,屋顶正脊有福禄寿三星。南部两柱与正厅檐柱合用,北部两柱独立,台面以下为梅园石质方柱,台面以上则使用一根直径15厘米的铸铁管以减小对看戏视野的影响。戏台台面上方的藻井由16条曲线组成,在顶部交汇,交汇点设置明镜一面,这样的设计俗称“鸡笼顶”。檐下题额“虚华实境”,台后题额“高悠明久”,左右题额分别为“戏凤”和“游龙”,台面三周为美人靠。戏台装饰普遍使用朱金漆木雕工艺,台后有八扇贴金屏风门,分别为“八仙过海”、“凤凰牡丹”、“雀梅报春”等。台面周围的美人靠也装饰有朱金漆木雕节子。
中厅为单檐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两弄,山墙为四岳马头墙。正脊正中两面分别为双龙戏珠和凤穿牡丹图案,门下有浮雕百子游戏图。中厅前、后石柱均为楹联柱,前部明间楹联为“荷前朝北网酬庸荣膺雀服,俾后世西湖承礼群效骏奔”,次间楹联为“系出雄封驷铁车邻存旧倍,祥征异政麟游凤集缅前贤”,后部明间楹联为“黍非馨稷非馨知神依有在,轮焉美奂焉美颂族聚于斯”,次间楹联为“家庙有碑颜真卿详述祖德,祠堂作记严先生永著高风”。后厅为两层重檐硬山顶建筑,山墙为四岳马头墙。建筑面阔七间,明间和次间为单层,稍间和尽间为两层,前柱亦为楹联柱,明间楹联为“千载仰徽音永作母仪妇范,四时隆祫祭籍分女席男坛”,次间楹联为“谨盘匜滫瀡之仪礼详内则,修筐筥藻萍而祭诗美有齐”。
中厅、后厅两侧均有厢房。中厅南侧左右厢房为两层重檐硬山顶建筑,面阔六间,山墙为二岳马头墙,构成戏台两侧的看台,并通过一道围墙与中厅相连。厢房二层内设两层栏杆,其中外层为装饰性的美人靠。后厅南侧左右厢房同为两层重檐硬山顶,面阔两间,南、北侧山墙分别为四岳和三岳马头墙,正脊有福禄寿三星。
秦氏支祠于1981年12月被确立为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9月医药公司迁出后,国家文物局和宁波市政府出资对秦氏支祠展开维修,1992年完工。1994年,秦氏支祠由宁波市博物馆管理,陈列工艺美术作品,同年随市博物馆并入天一阁文保所,此后成为天一阁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并设置“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2001年,秦氏支祠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天一阁合并保护。2001年至2006年,秦氏后人,上海知名收藏家秦康祥所藏全部文物依其遗愿,由后人捐献给天一阁博物馆收藏。
大门前为马眼漕,以照壁隔开
前厅大门
戏台藻井
中厅
后楼
参见: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