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机制

✍ dations ◷ 2025-05-16 18:08:41 #化学机制
化学中,反应机理用来描述某一化学变化所经由的全部基元反应。虽然整个化学变化所发生的物质转变可能很明显,但为了探明这一过程的反应机理,常常需要实验来验证。机理详细描述了每一步转化的过程,包括过渡态的形成,键的断裂和生成,以及各步的相对速率大小,等等。完整的反应机理需要考虑到反应物、催化剂、反应的立体化学、产物以及各物质的用量。反应机理中各步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化学反应看上去是一步反应,但实际上却经由了多步,例如如下反应:该反应中,实验测得的速率方程为:   R = k [ N O 2 ] 2 {displaystyle R=k^{2}} 。因此,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每一步反应都被称作基元反应,具有特定的速率方程和反应分子数。所有基元反应加和得到的净反应必须与原反应相同。基元反应分为四类:加成、消除、取代和重排。总反应的速率方程由反应机理中最慢的一步,也就是速率控制步骤所决定。由于上例中第一步为速控步,是一个双分子反应,速率方程为   R = k [ N O 2 ] 2 {displaystyle R=k^{2}} 。从此很容易便可以求得总反应的速率方程。1903年,亚瑟·拉普沃斯(Arthur J. Lapworth)通过研究安息香缩合反应,提出了第一个有机反应机理。一个正确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准确预见性模型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许多氧化燃烧体系及等离子体系统,详细的反应原理无法获得或是需要去构建。 即使在有实验数据的情况下,没有专业技术支持,在各种信息来源中确认,收集相关数据;调节差值并推断导致差值的实验影响因素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速度常数k(可通过起始浓度及反应的半衰期得到)或是热化学数据却经常在文本资料中或缺。所以为得到需要的参数,化学信息学技术及裙带的方法是必须用到的。 在精心制作化学反应原理的不同阶段,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其中一种途径会涉及交叉实验。

相关

  • 凯尔苏斯凯尔苏斯(英语:Aulus Cornelius Celsus),(前25年-50年)。生于提比略统治时期(公元14年至公元37年)。他著有一部涵盖多种主题的百科全书,前5卷与农业相关,但现仅存关于医学的八卷,被称为
  • 天冬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语:Aspartate Transaminase,缩写 AST),也称作谷草转氨酶(SGOT),是一种磷酸吡哆醛蛋白质,也可以作用于L-苯丙氨酸、L-酪氨酸和L-色氨酸(EC 2.6.1.1)。谷草转氨酶
  • 分子病毒学分子病毒学是1950年代分子生物学兴起以来将分子生物学方法运用于病毒学而形成的一门学科。1960年代以来,DNA病毒和RNA病毒的复制机制都得以阐明,一类亚病毒被发现;建立了绝大多
  • FDI牙位表示法FDI牙位表示法是1970年国际牙科联盟(Fédé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e)提出的牙位表示法,为世界通用。也称ISO-3950表示法。每颗牙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位表示牙齿所
  • 马克斯·佩鲁茨马克斯·费迪南德·佩鲁茨,OM(德语:Max Ferdinand Perutz,1914年5月19日-2002年2月6日),奥地利-英国分子生物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
  • 麦克斯韦麦克斯韦(Maxwell),缩写Mx,厘米-克-秒制的磁通量单位。此名称用以纪念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900年,麦克斯韦在巴黎举办的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ngress
  • 韦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七十八个(九划的则为第三个)。就正体中文中,韦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四划。韦部只以左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基督教世界基督教世界有多种含义,既可以指世界范围的基督徒;也可以指基督徒居多的国家。自从罗马帝国初期基督教自中东沙姆地区传入欧洲与北非之后,基督教始终存在分裂现象,形成了以罗马为
  • 离片锥目离片椎目(Temnospondyli),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离椎螈目、离椎龙目、离椎目,是原始两栖类的重要但极度分化的分类,在石炭纪、二叠纪及三叠纪非常繁盛。当中有部分一直保持原有的生
  • 核糖体分型核糖体分型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区分相近的基因型,如不同种的细菌,比RFLP简单。首先对足够量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酶切,随后凝胶电泳分离不同长度的片段。电转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