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

✍ dations ◷ 2025-10-28 19:50:10 #皮质
大脑皮质(英语:cerebral cortex),又称为大脑灰质,或简称为皮质或皮层,是大脑的一个解剖结构。大脑皮层是端脑的一部分,属于脑和整个神经系统演化史上最为晚出现、功能上最为高阶的一部分。高级动物的大脑皮层是包裹在大脑外侧的连通皮状结构。沟和回是皮层最为显著的两个解剖特征。皮层有些区域向内凹陷,形成称为“沟”的解剖结构。沟之外向外凸出的区域称为“脑回”,越高等的动物脑回皱褶就越多,大脑皮质面积也越大。成年人类的皮质如果全部展平,面积大约有两张报纸展开这么大。大脑皮质的厚度约为2-4毫米。皮层是由神经细胞组成,包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等其它支持细胞。大多数神经元属于锥体细胞形态,其余形态有篮状细胞等。成年人类大脑皮层所含的神经元的数量大约在1010量级。皮层神经元之间形成大量的突触连接。这些突触连接包括分区内的连接、分区之间的侧向连接和半球之间通过胼胝体的连接、以及和脑的其它部分(例如丘脑、基底核等)形成的连接。在高级哺乳类动物中,大脑皮层存在分层结构。在新皮层,由外向内依次为1到6层。不同的层的细胞类型和分布,以及投射模式不同。根据空间位置,大脑皮层被分为几个叶。每个叶是空间上连通的一部分皮层。以下列出的是这些分区的名称及目前学术界所认为的主要功能高阶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功能分区。布罗德曼依据大脑皮层的细胞架构特征将其分区并编号,以他名字命名的分区系统今日仍被广泛使用。根据进化史,大脑皮层分为新皮层(Neocortex)和古皮层。古皮层主要包括嗅觉皮层和边缘系统。大脑皮层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侧半球在功能上有分化。在大多数人类中,语言、意念、逻辑、理性主要由左脑掌管,而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和情感等。例如:科学家比较理性、有逻辑,所以左脑发达;艺术家重感性、具创造力、擅长空间和物体形状认知,故右脑发达(以上说法并不被当代神经科学、心理学界支持。多数功能实际上需要左右脑同时参与)。连接两侧半球之间的大量轴突形成一个称为胼胝体的解剖结构。在身体下方相对应脑的主管区域越上方、越精密的动作器官占的区域越大。

相关

  • 叶绿体叶绿体(英语:chloroplast)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真核自养生物细胞中专业化亚单元的细胞器。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叶绿素从太阳光捕获能量,并将其存储在能量
  • 瘀点瘀点(petechia)是在身体上的一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医学上也称作出血点。2毫米(mm)以下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其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请参见:紫斑,瘀斑造成瘀点的最基本原
  • 史蒂芬斯-强森症候群史蒂芬斯-强森综合征(英语:Stevens-Johnson syndrome,缩写为 SJS),又称史提芬强生综合征、史帝文生氏-强生综合征、史帝文生-强生综合征,是"多型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的一
  • 上皮细胞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语: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
  • 共价化合物共价键(英语:covalent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砷化镓为例外),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和坚固的化学结构叫做
  • 澳大拉西亚澳大拉西亚(拉丁语:Australasia)一般指大洋洲的一个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近的太平洋岛屿。澳大拉西亚(Australasia)一词是由法国学者布罗塞(法语:Charles de Brosses)于1756年
  • 打针注射(英文:Injection)俗称打针,是一种利用注射器与针头穿过皮肤,并将液体送入身体内的方法。是一种给药途径,注射所预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目前有多种不同的注射方
  • 妻子妻,是男女婚姻中对女性配偶的称谓,与夫相对应。台湾话中将妻子雅称为牵手,清国初年台湾文献记载台湾原住民族、平埔人称妻为牵手,后受台湾不同族群广泛使用,向外人谦称自己配偶;而
  • 奥尔堡自治市奥尔堡自治市(丹麦语:Aalborg Kommune)是丹麦的一个自治市,位于日德兰半岛北部,属北日德兰大区。面积1,133.99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196,292人。首府奥尔堡。2007年由原奥尔堡自治市
  • 勃艮第人勃艮第人(勃艮第语:Börguntan,拉丁语:Burgundiōnes, Burgundī,古诺斯语:Burgundar,英语:Burgundians,古英语:Burgendas,希腊语:Βούργουνδοι))属于东日耳曼民族的部落,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