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dations ◷ 2025-02-23 16:37:10 #Listeria monocytogenes
李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二至三成的感染者死亡。李斯特菌在美国每年约引起2500份病例、500人死亡,其中李斯特菌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其致死率甚至高过沙门氏菌及肉毒杆菌。李斯特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属厚壁菌门,取名自约瑟夫·李斯特。它在30°C以下的环境中具能动性,但通常不耐超过37°C的高温;而除了以鞭毛运动之外,李斯特菌也能透过肌动蛋白丝状物的爆炸性聚合(简称爆聚),藉真核细胞进行活动,即所谓的“彗尾”(comet tails)或“肌动蛋白火箭”(actin rockets)。研究显示,约一成的人类消化系统内滋长有李斯特菌。然而,兽医才是碰上以李斯特菌为祸首之临床病例的大宗,而病例中又以反刍动物感染脑膜脑炎的情况最为显见。李斯特菌具有相当的致病性,能经由妇女的阴部感染腹中胎儿、引发脑膜炎,因此怀孕妇女通常不建议食用未经低温杀菌的软质奶酪,如:布利奶酪、卡门培尔奶酪、菲达奶酪、克索布兰可奶酪等。近期,李斯特菌则在疾病生物科技领域被用作模式生物来解释相关学说。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光镜下菌体规则、短小、无分枝、不产生芽胞。在20-28°C环境下产生鞭毛,于显微镜下可见翻滚运动(Tumbling motility);在37°C环境下并不产生鞭毛,故运动性减弱, 此特性是重要鉴定依据, 于Motility Test Medium(MTM)下可见特异性的伞状运动(Umbrella motility)。本菌兼性厌氧,可于常规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C,亦可在0-50°C范围内生长 (冷藏环境依然可增生)。在37°C环境下培养一至两日可长成直径1-2毫米的小型菌落,表面平滑。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时,菌落周围会出现较窄的溶血环,呈完全溶血。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在45度光源观察时可见呈灰蓝色。在李斯特菌特异性培养基Modified Oxford Medium(MOX)上, 以35°C培养24~48小时,可见因esculin水解产生的黑铁酚类化合物,使菌落周围出现黑色沉淀。本菌生物化学特性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阴性。VP试验与甲基红均为阳性。能发酵糖类,产酸不产气。能分解七叶苷,不能分解尿素和明胶。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至少十三个血清型已被辨识出来,当中只有 4、1/2a和1/2b三种常见于人类感染中。因此,血清学检验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意义有限。现时,脉冲场凝胶电泳、核糖体分型及多位点酶电泳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分别出同一血清型中的不同菌种,故于流行病学研究中具较广泛的应用。此菌属兼性胞内寄生菌(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pathogen),入侵及寄生于细胞的过程如下:1.此菌借由其表面蛋白Internalin A(Inl A, 结合宿主细胞表面E-Cadherin)或Internalin B(Inl B, 结合宿主细胞C-Met,同时也是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P)受体),活化讯号下游PI3K及MAPK Cascade使肌动蛋白(Actin)聚合,细胞骨架重塑而将菌内吞。2.于内吞囊泡或吞噬体酸化后,Listeriolysin O(LLO)、PI-PLC及PC-PLC破坏囊泡使菌逃逸至细胞质,并开始于宿主细胞中生长。3.肌动蛋白组合诱导蛋白(Actin assembly-inducing protein, ActA)促进肌动蛋白聚合,形成彗尾产生推力而前进,并可形成伪足(Filopod)入侵至邻近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肺炎,发热,咽喉炎,腹泻,全身疼痛,脑膜炎,败血病,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李斯特菌感染多数出现在新生婴儿,老人,身心障碍者及免疫有缺陷人士。怀孕妇女感染李斯特菌有机会导致流产及死胎。当发生李斯特菌性脑膜炎时,总死亡率可达70%、败血症为 50%、围产期/新生儿感染致死率超过80%。医生或使用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李斯特菌感染。若有人进食被认为含李斯特菌而不表现任何症状,一般认为不需进行治疗或测试。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相关
- 祝由十三科祝由十三科,又称祝由科、祝由术,是古代医术的流派,即“祝说病由”,不需用针灸或药来治病。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医院十三科。祝由二字,最早见于医书《素问》,谓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
- 胱胺酸症胱氨酸症(英语:Cystinosis)是溶小体贮积症的一种,因第17对染色体短臂13位置的CTNS基因发生缺损,导致将胱氨酸携出溶小体的运输酶功能异常,胱氨酸堆积溶小体上,进而造成器官的病变。
- 顺铂顺铂(Cisplatin,CDDP)是一种含铂的抗癌药物,即顺式-二氯二氨合铂(II),棕黄色粉末,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肉瘤、恶性上皮肿瘤、淋巴瘤及生殖细胞肿瘤都有治疗功效。它是第一个
- 打巴奴里猩猩 (iP. tapanuliensis)打巴奴里猩猩(学名:Pongo tapanuliensis,英语:Tapanuli orangutan)是猩猩属的一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南打巴奴里(英语:South Tapanuli Regency)的森林之中。打巴奴里猩
- 铂4f14 5d9 6s12, 8, 18, 32, 17, 1蒸气压第一:870 kJ·mol−1 第二:1791 kJ·mol主条目:铂的同位素铂(拼音:bó,注音:ㄅㄛˊ,粤拼:bok6,英语:Platinum),化学元素,俗称白金,化学符号为Pt,原子
- 法国宗教战争法国天主教和新教势力最终妥协法国宗教战争(法语:Guerres de religion)又名胡格诺战争,是发生在1562年至1598年间法兰西王国国内的内战和民众骚动事件,内战双方为忠于圣座的天主
- 坦噶尼喀坦噶尼喀(斯瓦希里语:Tanganyika)是非洲东部国家坦桑尼亚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另一部分是桑给巴尔。原为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位于东非,濒印度洋。境内有非洲最大的三个湖泊:维多利亚
- 透纳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英语: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简称J·M·W·特纳(J. M. W. Turner)或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又译透纳,英国浪漫
- 妲己妲己(约前1076年-前1046年),又作“妲妀”,己姓,字妲,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纣王)的王后。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卜辞中,均找不到对妲己的任何记载。而商代女权较周朝与汉朝高,后妃参政
- 祭天祭天是古代出于对天的敬畏,为了战争、祈谷、祈雨等与农业相关的祈求,而对天帝之原始崇拜。进入封建社会后,多由君主或者各级诸侯领主下令修建不同规格的的祭坛或神庙,以用于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