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漫滩

✍ dations ◷ 2025-04-25 05:14:27 #地形,平原

河漫滩,又称泛滥平原或洪泛平原,通常位于河流中下游,指由于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大片堆积体,是河流堆积地貌的一种。常在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在丰水季节又常被淹没。河漫滩一旦形成,在河流不改道的情况下会因河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而不断扩大,直至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而被废弃。河漫滩可分为堰堤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漫滩、河曲型河漫滩等。其发育的最终结果常为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同时亦有河漫滩地貌。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流堆积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堆积作用下,河床在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受到堆积的一岸会形成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河水流速减慢,就将悬浮的颗粒物质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堆积体露出水面,就形成了河漫滩。河漫滩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

而河漫滩的形成又细分为三个阶段:

河漫滩类型的不同主要由河床类型的不同造成。主要分为3种:

随着河曲不断地横向发展,凸岸部位形成一组弧形垄岗状沙坝与弧形洼地相间的扇形体,称为迂回扇。组成迂回扇的多条垄岗向河流下游方向幅聚,向上游则逐渐幅散开来。故可以根据垄岗聚散分布情况大体上可以恢复河床移动和河曲发展过程,在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上据此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

作为一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河漫滩平原通常比较广阔,且土壤肥沃、取水方便,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此定居,许多大城市就建在河漫滩平原上。

但另一方面,由于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有被淹没的可能,在这里定居不一定十分安全。历史上许多大洪水,如1931年江淮大水、1998年中国水灾都与居民点所在河漫滩被淹没有关。

相关

  • 流感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A) 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B) 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属(Influenzavirus C)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
  • 细胞质细胞质是一种使细胞充满的凝胶状物质。细胞质包含有胞质溶胶及除细胞核外的细胞器。原生质是由水、盐、有机分子及各种催化反应的酶所组成。细胞质在细胞内有着重要的角色,就
  • 亚病毒因子亚病毒因子(Subviral Agents)包括卫星(Satellites,或称“拟病毒”,Virusoids)、噬病毒体(Virophages)、类病毒(Viroids)、朊病毒(Prions)等不具备完整的复制机构的类似病毒的感染性生物
  • 汉斯·斯隆汉斯·斯隆(英语:Hans Sloane,1660年4月16日-1753年1月11日),17世纪英国博物学家、内科医生、收藏家。去世后他的71000多件藏品根据遗嘱捐赠与国家,这也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发端。
  • 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主要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音乐样式,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这些音乐并不描述现实的事件,而是建立在色彩、运动和暗示(Suggestion)之上,这其实是
  • 迷彩军事伪装又称迷彩(英语:Military camouflage)为现代军事不可或缺之战术组成部分。到了19世纪,随着枪械的命中率与射速的不断上升,军事伪装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与之相反的是直到20
  • 欧洲赤松欧洲赤松(学名:Pinus sylvestris)是一种分布在西起大不列颠和伊比利亚半岛,东至东西伯利亚及高加索山脉,北达拉普兰之间,广大范围的树种。在北部,其生长高度为海平面至海拔1000米,在
  • 武备学堂武备学堂可以指:
  • 安哥拉国徽安哥拉国徽呈圆形。圆周右方为齿轮,左方为咖啡、棉花、玉米的枝条。上方有五角星,中为大砍刀和锄头,下有初升的太阳,象征国家新生。书本象征教育。最下方的饰带上以葡萄牙语写上
  • 朝鲜巫教朝鲜巫教也称为巫堂(韩语;무속,巫俗),是朝鲜半岛的本土宗教。与原始巫觋宗教不同的是,自从儒家、佛教和道教进入朝鲜半岛,其巫觋宗教教义多混有儒释道色彩。现在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