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抑制能

✍ dations ◷ 2025-11-09 14:34:21 #大气热力学,恶劣天气与对流

对流抑制能 (Convective inhibition, CIN or CINH) 是气象学名词,其意义为阻止气块自地面上升至自由对流高度的能量大小。

地面气块需要突破负浮力区所造成的对流抑制能,才能继续向上发展深对流。当对流抑制能存在时,负浮力区通常会分布在地表到自由对流高度之间。气块的负浮力来自于比地面气块温度更高(密度更低)的周围环境空气,气块在此环境下将会产生向下的加速度。由此可知,对流抑制能分布的高度区间,其温度应该是高于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所以下层空气块难以上升通过此区域,进入深对流发展阶段。

当对流抑制能存在时,意味着大气中有相对较暖空气层覆盖在较冷空气层之上,因而阻挡了较冷空气层内的空气块上升,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对流抑制能的大小代表驱动较冷空气层内气块突破上方较暖空气层所需要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由锋面、地面加热、加湿或中尺度辐合边界层(例如:外流和海风、地形举升)提供。

如果一个地方的上空具有较高的对流抑制能,则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利雷暴产生,概念上可以视为与对流可用位能相反的指标。

对流抑制能阻碍了上升气流,让对流、雷暴较难发生。但是如果有大量的对流抑制能被加热或加湿过程消耗掉,则发展出来的对流反而会比没有对流抑制能的情境下更旺盛,这是因为对流抑制能将对流可用位能暂时蓄积在低层大气,等到累积足够对流可用位能足以突破负浮力区时,其对流可用位能往往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数值。

低层大气的干空气平流和地表空气的冷却都会增强对流抑制能,因为两者均会减少近地面空气的虚温,使得垂直虚温分布在低层附近出现逆温结构,上方虚温较高的空气阻碍下方空气块的上升运动。接近的锋面和短波也会影响对流抑制能的增强或减弱。

我们可利用无线电探空仪(探空气球) 所携带的温度、气压测量装置,测量出大气中参数的垂直分布,再依照下列公式计算出对流抑制能的大小。式子中的 z-bottom 和 z-top 分别代表负浮力区的底部和顶部高度,  T v , p a r c e l {\displaystyle T_{v,parcel}}  和  T v , e n v {\displaystyle T_{v,env}}  则分别代表上升空气块的虚温和环境空气的虚温。在大部分的个案中,负浮力区的底部即为地面,顶部则为自由对流高度。对流抑制能为每单位质量所拥有的能量,其单位为焦耳每公斤 (J/kg),并且以负值的方式表示,当其绝对值大于200J/kg时,大气中的对流将很难发生。

CIN = z bottom z top g ( T v,parcel T v,env T v,env ) d z {\displaystyle {\text{CIN}}=\int _{z_{\text{bottom}}}^{z_{\text{top}}}g\left({\frac {T_{\text{v,parcel}}-T_{\text{v,env}}}{T_{\text{v,env}}}}\right)dz}

在斜温图上,对流抑制能的大小就是在负浮力区高度区间内,环境虚温和气块虚温所围起来的范围面积。

对流抑制能可简写成 B-,与之相反的对流可用位能则可简写成 B+ 或 B。对流抑制能与对流可用位能均可以 J/kg 或 m2/s2 单位来表示,两者是等价的。对流抑制能有时候也被称作负浮力能(negative buoyant energy, NBE)。

相关

  • 毛囊毛囊是用来生长毛发的皮肤器官,分布在除了手掌、脚掌和嘴唇以外的全身体表皮肤上。毛囊与皮脂腺相连,毛发密度越高的地方皮脂腺的数目就越多。毛囊还与一小束肌肉纤维相连,称作
  •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时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时代”的开始。东周京都于前770年自镐京(今陕西
  • 刘新垣刘新垣(1927年11月7日-)是一位中国分子生物学家。1927年生于湖南衡东。l95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河北医学院任教,l96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毕业,留
  • 调是一位下埃及统治者,在巴勒莫石碑中被提及。由于考古学家没有发现其他证据,他可能是神话中的国王,甚至可能是完全虚构的统治者。
  • 口内炎口腔溃疡,由于发病部位、局部症状的不同,用语又称口内炎、口疮、口舌疮、口破、口疳、口疡、嘴破、痱滋等,是指口腔内之唇、舌颊及上腭等软组织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圆
  • 乌尔米耶乌尔米耶或乌鲁米耶(阿塞拜疆语:اورمو;波斯语:ارومیه;阿拉米语:ܐܘܪܡܝܐ;库尔德语:ورمێ;亚美尼亚语:Ուրմիա )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阿塞拜疆省的省会和最大城
  • 福斯科洛乌戈·福斯科洛(意大利语:Niccolò Foscolo,1778年2月6日-1827年9月10日),出生姓名尼科洛·福斯科洛,已故意大利小说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及革命家,其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雅科
  • 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简称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是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设在台中市雾峰区光复新村的地震博物馆。全馆座落地震遗址之上,沿断层而建,以充满特色的建
  • 凋亡诱导因子凋亡诱导因子(英语:Apoptosis-inducing factor,简称为AI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黄素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涉及到非胱天蛋白酶依赖型细胞凋亡途径的引发,可以使得细胞的染色体凝聚及DNA
  • 聚溴联苯聚溴联苯(PBB)也称为多溴联苯,是联苯的多卤素衍生物的总称。其结构类似多氯联苯。聚溴联苯属于溴化阻燃剂,由于其阻燃特性,广泛用在电子器材的塑胶中。但因为其潜在的免疫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