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失真理论

✍ dations ◷ 2025-09-18 21:58:47 #信号处理

数据率失真理论(Rate distortion theory)或称信息率-失真理论(information rate-distortion theory)是信息论的主要分支,其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如下:对于一个给定的信源(source, input signal)分布与失真度量,在特定的码率下能达到的最小期望失真;或者为了满足一定的失真限制,可允许的最大码率为何,D 定义为失真的符号。

要完全避免失真几乎不可能。处理信号时必须允许有限度的失真﹐可减小所必需的信息率。1959年﹐Claude Shannon 首先发表《逼真度准则下的离散信源编码定理》一文,提出了率失真函数的概念。

失真函数能量化输入与输出的差异,以便进行数学分析。令输入信号为 χ {\displaystyle \chi } | ( | ), 有时被称为一个测试信道 (test channel), 系一种条件概率之概率密度函数 (PDF),其中信道输出 (compressed signal) 相对于来源 (original signal) , 以及 ( ; ) 是一种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在 与 之间被定义为

此处的 () 与 ( | ) 是指信宿(output signal) 的熵(entropy)以及基于信源(source signal)和信宿(output signal)相关的条件熵(conditional entropy), 分别为:

这一样来便可推导出率失真的公式, 相关表示如下:

这两个公式之间互为可逆推。

如果我们假设 () 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为σ2, 并且假设 是连续时间独立信号(或等同于来源无记忆或信号不相关),我们可以发现下列的率失真公式的“公式解”(analytical expression):

下图是本公式的几何面貌:

Rate distortion function.png

率失真理论告诉我们“没有压缩系统存在于灰色区块之外”。可以说越是接近红色边界,运行效率越好。一般而言,想要接近边界就必须透过增加码块(coding block)的长度参数。然而,块长度(blocklengths)的获取则来自率失真公式的量化(quantizers)有关。

这样的率失真理论(rate–distortion function)仅适用于高斯无记忆信源(Gaussian memoryless sources)。

伯努利信源 X {\displaystyle X} X B e r n o u l l i ( p ) {\displaystyle X\thicksim Bernoulli(p)} ,以汉明失真描述的率失真函数为:

R ( D ) = { H ( p ) H ( D ) , 0 D m i n { p , 1 p } 0 , D m i n { p , 1 p } {\displaystyle R(D)={\begin{cases}H(p)-H(D),&0\leq D\leq min\{p,1-p\}\\0,&D\geq min\{p,1-p\}\end{cases}}}

平行高斯信源的率失真函数为一经典的反注水算法(Reverse water-filling algorithm),我们可以找出一阈值 λ {\displaystyle \lambda } ,只有方差大于 λ {\displaystyle \lambda } 的信源才有必要配置比特来描述,其他信源则可直接发送与接收,不会超过最大可容许的失真范围。

我们可以使用平方误差失真函数,计算平行高斯信源的率失真函数。注意,此处信源不一定同分布:

X 1 , X 2 . . . , X m {\displaystyle X_{1},X_{2}...,X_{m}} X i N ( 0 , σ i 2 ) {\displaystyle X_{i}\thicksim N(0,\sigma _{i}^{2})} ,此时率失真函数为,

R ( D ) = i = 1 m 1 2 l o g σ i 2 D i {\displaystyle R(D)=\sum _{i=1}^{m}{1 \over 2}log{{\sigma _{i}^{2}} \over {D_{i}}}}

其中,

D i = { λ , if  λ < σ i 2 σ i 2 , if  λ σ i 2 {\displaystyle D_{i}={\begin{cases}\lambda ,&{\text{if }}{\lambda }<{\sigma _{i}^{2}}\\\sigma _{i}^{2},&{\text{if }}{\lambda }\geq {\sigma _{i}^{2}}\end{cases}}}

λ {\displaystyle \lambda } 必须满足限制:

i = 1 m D i = D {\displaystyle \sum _{i=1}^{m}D_{i}=D}

相关

  • 时光旅行时间旅行或称时空旅行、时光旅行或穿越时空等,泛指人或物体由某一时间点移至另一时间点,类似在空间中的移动。所有事物都顺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自然前进,因此这里的时间旅行单指违
  • 超微结构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的各种微细结构。根据阿贝理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为~200纳米,也就是说如果所观测物体的尺寸在200纳米附近或小
  •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lasgow School of Art)创立于1845年,坐落在格拉斯哥的加内特希尔(Garnethill)区,是苏格兰历史悠久并且目前唯一独立的艺术学院。1845年,公立格拉斯哥设计学院(Gla
  • 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或作分断生死),佛教术语,指尚未实证解脱道极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的一切有情众生,包括凡夫及已证解脱初果乃至三果的佛法解脱道修行者,以及七地满心以前的各阶位修行佛
  • 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比赛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比赛于2012年7月28日至8月9日于格林威治公园举行。本届马术赛事设有六个比赛项目,包括:本届马术比赛共有75位骑手及75匹马参与,除了主办国英国外,
  • 秦郁彦秦郁彦(日语:秦 郁彦/はた いくひこ ,1932年12月12日-)是日本的历史学者。原日本大学法学部教授。1974年在东京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山口县出身。因专注研究日本近现代史并发表
  • 赵秉世赵秉世(朝鲜语:조병세/趙秉世;1827年-1905年),字稚显,号山斋,是朝鲜王朝末期文臣。本贯是扬州。赵秉世在1859年(哲宗十年)参与增广文科并及第,被任命为史官。1864年(高宗元年)时进入实录厅
  • 谭天哲谭天哲(1912年-1998年),男,湖南茶陵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政治部主任。
  • 和诺理四世教宗和诺理四世(拉丁语:Honorius PP. IV;1210年-1287年4月3日)本名雅各伯·萨韦利(Giacomo Savelli),1285年4月2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5月20日即位至1287年4月3日为止。
  • 科恩系列分布科恩系列分布(Cohen's class distribution)于1966年由L. Cohen首次提出,且其使用双线性转换亦是此种转换形式中最通用的一种。在几种常见的时频分布中,Cohen's class分布是最强